章飛
摘 要:合唱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方法,也是在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它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讓學生在音樂方面有更多的感知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之中,并且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和審美水平,對于學生的樂感的發(fā)展以及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合唱是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的。但是,傳統(tǒng)的合唱是有缺點的,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一些技巧的培養(yǎng),使教學特別的無趣,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阻礙了學生合唱水平的提高,使合唱失去光彩,失去它應該發(fā)揮的作用。所以國家推出了新課改,新課改的推進,使得音樂教學有了大跨步的發(fā)展,合唱教學的方法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重視。著重探討怎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推動小學音樂教學合唱水平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方式方法;教學手段
一、提高學生的音樂合唱興趣
在小學的音樂合唱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教師應該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去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對音樂合唱有什么看法,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對音樂合唱的興趣,讓學生真心地喜歡合唱,熱愛合唱,讓合唱成為我們的音樂表達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積極地參與到合唱活動中去。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放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效果,讓新課改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培養(yǎng)生在聽覺方面的能力
音樂主要需要調(diào)動聽覺的能力,一切音樂教學的實踐都需要聽覺的支撐,在新課改下更加強調(diào)學生聽覺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產(chǎn)生強大的心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一開始就讓小學生練習發(fā)聲,其實應先讓小學生聽一些音樂片段,知道該如何學習,在什么地方努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去感受音樂而不是一開始就給他們很多的壓力。在學生熟悉歌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判斷音階及了解它所產(chǎn)生的節(jié)奏快慢,讓學生主動學會分析音樂,把握合唱的情緒。所以在低階段的合唱教學中,要先訓練學生如何去聽。
三、充分利用各種伴奏
在合唱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伴奏,來提高學生合唱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口風琴、豎笛等。老師可以在豎笛的吹奏教材中,選擇一個較為簡單的歌曲,讓學生練習這個曲子直至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它。在掌握之后,學生已經(jīng)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這時可以在學生中選出一位,讓用豎笛演奏這個歌曲,而其他同學則跟著唱。同時,為了解決人數(shù)過多,演奏困難的問題,可以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這樣不僅利于演奏,還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競爭性。總的來說,豎笛伴奏合唱的方法有利于固定歌曲的音高,還幫助學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樂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歌曲中的一些難點,如歌曲的高音、低音。在學生了解并掌握了這些難點之后,再讓他們進行完整的合唱。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跑調(diào)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用鋼琴或豎笛等為學生伴奏,配合學生一起進行聯(lián)系。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緩解跑調(diào)的問題。就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在學習新的合唱曲目時,往往會因為剛剛接觸,不夠熟練而出現(xiàn)跑調(diào)、跟不上節(jié)奏或節(jié)奏過快等情況。但是,通過老師為學生合唱伴奏這種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
四、改編合唱歌曲
在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合唱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依次地去念、讀,讓學生在聽覺和感覺兩方面激發(fā)出靈感的火花。接著,學生就可以在老師的伴奏下,完成他們的二輪重唱。但是,有一點教師也必須注意,教師選擇的合唱曲目最好是輕快的、活潑的。當然,如果還是不適合,老師可以對歌曲進行一定的改編。因此,老師可以在音樂教材中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水平和情況,選擇合適的歌曲并重新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最后,教師應該在選擇歌曲和修改旋律的同時,注意到歌曲的辨識度和歌曲調(diào)性的差異,并且以簡單易學為核心。同時,還要確保改編后歌曲的流暢性和優(yōu)美性。
五、適當運用評價教學手段
為了提高學生合唱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地給予學生應有的信任,并且注意學生的個體區(qū)別,積極挖掘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而且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盲目的贊揚也是不可取的,老師應該在鼓勵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并針對他們的不足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可以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發(fā)現(xiàn)并糾正自己的不足。
除了教師評價外,還可以利用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磁帶將學生的演唱錄下來,并與范帶進行多次的、反復的對比,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差異,并對自己的合唱進行及時的改進。
總體看來,小學音樂合唱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通過合唱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梢姡铣谛W音樂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各位教師應給予其應有的重視。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文中的方式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參考文獻:
[1]邵有云.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
[2]孫麗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探析[J].新校園(中旬刊),201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