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觀點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對學生展開正確思想引導。基于此,分析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法,主要包括建立與批判性思維相融合的課型、將問題作為培養(yǎng)導向以及使用多元評價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三方面內容。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逐漸提升,本文將重點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批判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具有較強的理性、邏輯性以及懷疑性,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展開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抓住以上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質量。
一、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知識時代,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思考力,在當今社會,人們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以及批判精神,它能夠讓人們在復雜的社會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實現方法。因此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對批判性思維展開培養(yǎng),同時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夠使其在當今社會中實現自我構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的成長階段具備不同的成長體驗,而批判性思維在此過程中能夠對其展開規(guī)范和調節(jié),不斷調整自己對事物以及世界的判斷,使其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另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還能夠促進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當今時代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因此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使其成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而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人才,他們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看待世界,思考社會甚至是改變社會,因此,批判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要通過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法
1.建立與批判性思維相融合的課型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對批判性思維展開有效培養(yǎng),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文章載體,在此基礎上展開培養(yǎng)。同時將“聽說讀寫視思評”的觀點融入在其中,對文章中的語言展開評價,例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的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播放演講錄音,讓學生對該段錄音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記錄筆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以相同的題目寫一篇文章。這種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立思維,語言是思維的表現方式,教師將自己的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對文章展開大膽評價,找出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以上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較為活躍的狀態(tài),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獨立性,而這兩種性質就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必備條件。另外,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對文章情感以及價值觀展開分析的過程,這種方式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表達的權利,通過提出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等方式,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展開培養(yǎng)。
2.將問題作為培養(yǎng)導向
提出問題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將問題作為其中的導向,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展開有效培養(yǎng)。問題提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對學生展開逐步引導。例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祝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文章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包括,文章中的“我”為什么決定明天必須走,為什么一開始對祥林嫂說存在魂靈,后來又說不清楚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理解文章。將問題作為文章理解的催化劑,正是因為心中存在問題,才有進一步理解文章以及閱讀文章的欲望。問題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點,同時也是根本條件,閱讀文章的過程就是視野融合的過程,學生可以打破原有視野的束縛,采用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以及價值觀點,對文章展開理解閱讀。其中包括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以及相互探討等,無論哪種情況,都沒有絕對的對和錯。
3.使用多元評價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
評價能夠提升學生在課堂中思維的活躍程度,要想保證評價的多元性,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展開,其中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同學互評等,這種方式能夠保證最終評價結果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教師評價能夠給予學生較強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明確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進步,享受學習的喜悅。自我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自己展開反思和審視,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途徑之一。同學互評存在較高的客觀性,同學之間的相處時間較長,因此能夠以真實的角度對對方展開評價。在此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觀點會出現碰撞,進而展開辯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過程,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展開有效培養(yǎng)。
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方式的過程中,需要將其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相互結合,采用科學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方式,最終達到提升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質量,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法發(fā)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大大提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質量,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由此可以看出,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方式,能夠為今后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鄭俊.語文變革中的批判性思維:讀潘新和《語文:表現與存在》[J].中學語文,2018(27):9-10.
[2]向二勇.碰撞有“法”,成就精彩:批判性思維在寫作中的合理運用[J].作文通訊,2018(18):48.
作者簡介:彭麗燁(1988—),女,湖南龍山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