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逢春
【摘要】初中階段在學生語文學習生涯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總結小學的學習成果,為高中語文打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是學生十分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思維能力、文學素養(yǎng)和語言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了質的飛躍。語文的內容龐大,涉及范圍廣泛,如何進行好初中語文教學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huán)。本文從生本教育理念入手,分析生本教育理念在語文學科中的應用,重點針對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并舉出在課堂上進行強化閱讀訓練的實際經驗。
【關鍵詞】生本教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 走近“生本教育”——引領語文閱讀教學
《普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而生本教育理念就在強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一個人或者與同學組成合作小組,在教師的課前提示下,積極主動地探尋有意義的問題,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進行匯報交流。因此,“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既可以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可操作性建議,促進其自身健康蓬勃發(fā)展,也可以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既可以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能幫助教師完成角色轉變。也正如著名教育學者郭思樂教授所說,“生本教育創(chuàng)造了一種條件,使學生的學習動力發(fā)自自身,學生的變化主要來自自己的生命,而這又形成了一種自激勵系統(tǒng),他們將不斷地獲得自身成長的激勵,從而更加廣泛深入地接觸外界,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p>
二、前置閱讀書目——建立“大語文教育觀”
很多年來,把“學語文”等同于“學語文課本”,這一認識導致師生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學語文課本上,不重視課外閱讀。傳統(tǒng)課堂往往總是在課文講解完之后推薦一兩本相關閱讀書目,而大多數時候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師生不重視,閱讀落實不了。而生本課堂強調前置性閱讀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前、周前、月前或學期前就準備一些閱讀書目,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之后有了思考,課堂上的交流又給學生提供最充分的展示空間。著名學者錢理群說:“學好語文有很多因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敝袊彝ソ逃龢酥拘匀宋镆ɡ蛞舱f,“學語文不要光學語文課本,必須要有豐富的課外閱讀”。生本課堂強調先學后教,課堂則更多成為分享與交流的平臺,所以,閱讀書目與問題設置都在課堂之前,是前置而不是后置。在語文大閱讀教育觀下更容易理解課本內容,而課本內容又引發(fā)了更廣闊的閱讀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與表達得到升華。
三、強化思考表達——喚起閱讀興趣
閱讀是孩子的本性,不愛閱讀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由于父母或老師不當的教育方式所致,不是引導錯了就是干涉過多。大多數時候,一個孩子不會因為聽說閱讀是一件重要的事就愉快地去閱讀,只可能因為自身感覺到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拿起一本書。尹建莉說,只有“有趣”,才能讓孩子實現(xiàn)閱讀活動;只有實現(xiàn)了閱讀活動,才能實現(xiàn)“有用”。“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為核心去引導閱讀,是家長和老師應遵循的唯一道路,離開了這個基本之道,一切努力都是低效或無效的”。引導要做到“無痕”而“有心”,父母、老師首先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成長,這是“有心”;才能潤物細無聲地呵護、喚醒孩子的閱讀天性,這就是“無痕”。作為學校教育的課堂,喚起興趣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由表達。而思考與表達恰恰也是生本課堂所推崇的重要交流方式。
四、轉變提問方式——點燃生本課堂
生本理念的提出者郭思樂教授指出,轉變教師角色,從傳授者變?yōu)橐龑д?、協(xié)助者,主要的工作必須是靠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教師要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的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向設計學習;要變師本的“有為”為生本的“無為”。區(qū)別于傳統(tǒng)灌輸式的課堂形式,生本課堂更注重師生之間的開放式提問,一堂課中老師總是精練地提問引領、啟發(fā)學生,最大限度使之自覺、創(chuàng)造性地收獲知識,鍛煉能力。所謂開放式提問,最初是來源于心理學的專業(yè)術語。開放式提問,是指咨詢師提出的問題沒有預設答案;而封閉式提問,是提出的問題帶有預設答案。課堂教學的過程實質上也是老師引領學生自我探索的一個過程,這里師生之間的對話方式就尤為重要。良好的提問方式對學生而言是啟發(fā)、點燃和引領;無效的提問方式則是堵塞與迷惑。因此,生本課堂開放式提問應該多于封閉式提問。
有這樣一個現(xiàn)場課例,一位老師講的是《再塑生命的人》。從一開課就一直在激發(fā)學生提各種問題,每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完一個問題,老師都會說提得好,再繼續(xù)下一個提問者,就這樣一連提問了十幾個學生,整個過程與后續(xù)環(huán)節(jié)中都沒有對問題進行任何實質性的回應,也沒有聽到學生進行分享與交流。其實這樣的激發(fā)就只是流于了形式,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獲得真正的啟發(fā)。這種看似很開放的提問方式,也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的實質。因為它缺少恰如其分的回應。“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不同的是,真正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應主動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情感經驗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最終得以體味作者情感升華。教師要做到有效提問,就必須在課前的問題預設中花工夫,在課堂學生的分享與交流中適時回應。”
參考文獻
[1]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4(5).
[2]楊巧燕.初中語文“生本教學”的若干思考[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3]鄧紹志,夏海榮.優(yōu)質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文學教育(上),201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