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靜,馬小根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以人為本”的高職人體解剖學課程設計
——以“腎”為例
王曉靜,馬小根
(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解剖學;高職;課程設計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和結構的科學,是高職護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基礎課,該課程開設于大一第一學期,其主要作用是為大一第二學期的醫(yī)學基礎課程及大二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如何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融入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是人體解剖學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
在我國,“以人為本”理念由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提出。西方社會則于公元前五世紀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理念。之后,歐洲開始倡導“人本主義”思想。“以人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條件來分析和解決與人相關的一切問題。由于教育的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因而“以人為本”理念很快便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得到認同、接納和應用[1],以使教育更好地服務人的發(fā)展,進而服務整個社會。
以臨床案例“腎移植”為例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臨床案例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學習任務一:腎的位置。
提出問題:(1)為什么腎結石患者會出現(xiàn)腰部疼痛?(2)對于腰部疼痛的患者,醫(yī)生通常會叩擊或觸壓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夾角處,這是為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腎臟位置的圖片,再分組觀察腹部臟器模型。之后,回答以上兩個問題,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觀察并討論,教師現(xiàn)場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既培養(yǎng)了操作技能又培養(yǎng)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學習任務二:腎的形態(tài)。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分組交流討論。選一名學生向全班講解腎的形態(tài),其他學生評價、補充。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探索精神,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學習任務三:腎的剖面構造。
教師展示腎臟剖面結構示意圖,結合腎臟剖面結構模型,組織學生自學,分組展示自主學習成果。教師現(xiàn)場指導、總結。
設計意圖: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利用圖片、模型、標本教學,激發(fā)學生探索精神。
學習任務四:腎的被膜。
多媒體展示腎下垂和腎游走的圖片,提出問題:腎為什么會下垂或游走?通過問題引出新知識點:腎的主要固定裝置——被膜。
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腎的三層被膜——纖維囊、脂肪囊和腎筋膜。結合生活舉例,幼兒冬天穿3層衣服:最里面的秋衣、中間的棉襖、棉襖外面的單衣,類似于腎外面的三層被膜,利用順口溜“纖維內(nèi)衣、脂肪襖、筋膜兩片前后罩”,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設計意圖:以圖文結合、理論與臨床相聯(lián)系的方式,結合腎臟標本、模型、多媒體課件,邊講解、邊演示。讓學生學會觀察,理解記憶抽象的知識點。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1)腎的形態(tài)和位置;(2)腎的被膜和剖面構造。
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課外探究式學習,了解常見腎臟疾病有哪些,應如何預防和治療。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中心說”的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他認為教師是教學主體,學生是客體?!皩W生中心說”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認為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是客體。強調“教”并不意味著輕視“學”,同樣,強調“學”也并不意味著輕視“教”?!半p主體說”[2]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是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fā)展。
(1)“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促使學生發(fā)揮“學”的主體作用。臨床案例使枯燥的理論學習充滿生活氣息,給課堂注入活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解剖學圖片、模型及標本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了成功,突破了自我,獲得了自信,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2)“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促進教師發(fā)揮“教”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課前,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選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進程的推進、教學情感的設計等都需要教師提前決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課中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小結,課后進行教學反思、評價。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huán)節(jié)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個人價值得到體現(xiàn),人格魅力得以提升。
過去護士的工作僅僅是單純的發(fā)藥、打針,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患者不再滿足于單純的身體照顧,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人文關懷。這就要求我們摒棄單純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實施全新的“以人為本”護理模式,要求現(xiàn)代護理模式朝著“以人為本”[3]的方向發(fā)展,而實施“以人為本”護理模式則要求高職護生在校學習時提前接受“以人為本”教育。
[1]劉紅.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職課堂教學評價模式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5):91-93.
[2]馬明.博弈論視域下高校師生角色定位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6):113-115.
[3]陳素艷.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J].求醫(yī)問藥,2011,9(8):132.
G424.2
B
1671-1246(2018)01-0051-02
河南省衛(wèi)生廳2016年醫(yī)學教育研究課題“‘以人為本’在高職護理專業(yè)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Wjlx201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