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丹
摘要:初中音樂課一如既往的死氣沉沉,音樂教師一人臺上淋漓盡致講課,臺下學生昏昏沉沉。在課改的大潮下,音樂課也將邁開大步,充分地運用和引導學生的長處,在學習總結研究中不斷提高。
關鍵詞:初中音樂 課程改革 音樂整合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教學模式不斷地改革,音樂教學也隨之有了更大的變化,要求我們教師能掌控課堂,發(fā)揮好主觀與客觀的教學模式,不斷地更新和豐富音樂課堂。大多數(shù)學校的音樂課都在一周14~18節(jié),再加上教研活動,留給老師備課的時間不多,真正上好一節(jié)課也不多,這40分鐘應該怎么辦,怎么上呢?怎么才能讓學生喜歡上,盼著上?,F(xiàn)在我們的教育讓耗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夢想和激情,自我和天真,變得呆板和機械。把學習變成了最苦的事了。失去了開心,樂觀向上的自我了。這些都已經(jīng)老話長談了,我們試著把傳統(tǒng)音樂課分成幾塊來上,喜歡唱的一組,喜歡跳的一組,喜歡動手的一組,還有什么都不喜歡的,讓你們自己去開發(fā)琢磨,真正的讓學生自己選課內(nèi)容,心隨我動。
一、教學形式音樂課程整合,分成舞蹈,合唱,樂器(古箏、鼓)。舞蹈,每學期以形體為主培養(yǎng)學生從內(nèi)到外的氣質和形體,編排2~3個舞蹈,參加每周表演、每月匯報、每學期演出。合唱,每學期練習發(fā)聲,表演曲目2~3首,參加每周表演、每月匯報、每學期演出。讓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開辟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發(fā)現(xiàn)音樂課樂趣。特別強調把音樂的多元素、多種形式的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自信、對音樂、生活的美好追求。
二、教學流程在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中學6~9年級每周2節(jié)音樂課,整合以中年段學生為宜,把平行的幾個班級排在一節(jié)課時上,根據(jù)教學安排合理時段,按雙選方案--學生選課,老師選生的方法來完成,幾個音樂隊在自己的功能教室完成課。
三、教學內(nèi)容我們在整合過程中,要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超過教材,根據(jù)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多方面元素。首先,對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要掌握準確、了解作品,分析準確只是的落腳點,結合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每個隊的形式來完成可得內(nèi)容,同一個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1.《十送紅軍》一課,舞蹈課上可以通過地方性,來完成舞蹈動作,體會節(jié)奏與地區(qū)特色舞蹈的魅力。2.流行音樂也一定要加進整合課中,流行音樂的元素是學生喜愛之一,只要我們老師把握住尺度,將流行音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可以為吾所用,在實踐中反復磨練,在學習總結研究中不斷提高。
四、教師素質在整合中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更高,音樂教師還應具備適應整合課的教學能力,它是整個教學課改的重點問題,教師要有認知能力,操作能力,監(jiān)控能力,評價及運用新的教育方法的能力。正所謂,“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要有一桶水。”在大學期間的學多知識不僅要撿起來,還要不斷學習,整理,時刻豐富自己,豐富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做到上課從容自如,成為學生的榜樣。讓音樂教師與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五、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多媒體也起到關鍵作用,它讓音樂課活起來,動起來,學生通過“聽、看”顯而易懂,效果好,增加了學生對音樂課另一種看法,提高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師完成教學活動,感到一節(jié)課很快就結束了,意猶未盡的感覺,不拒絕我們和我們的音樂課于千里之外。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在所有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是人。”學生最需要教師的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音樂教學改革中,教師不禁要在學習中取得快樂,應該多學會欣賞,鼓勵孩子,并帶來快樂。在整個改革中,我們音樂教師隊伍的每一名老師必須從自學開始。音樂課程的更新、變化、整合,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也產(chǎn)生了許多的困難,帶給我們的是步步坎,也讓很多領導質疑“這樣行嗎?這場教學更新,不僅是教學理念上的變化,也是提高音樂教師素質的一大手段,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技能,達到全面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角色變成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課程的開發(fā)者。我們通過學生好奇心,發(fā)現(xiàn)學生愿意去嘗試,親自去做許多活動,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發(fā)展,學生愿意上音樂課,盼著上?。≡谡n改中,我們還是要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通過各小組來完成教育大綱上的理念,真正成為有效的學習,課后反思,哪個環(huán)境不好及時改過。總之,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不斷回顧閱讀、提高,改正疏忽和失誤的地方,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不斷地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積分耕耘,幾分收獲。結合新課程標準,吸收音樂給予我們最好的精神文化精髓,提升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有審美,有愛好,有團隊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促進我們?nèi)穗H交往,情感溝通。在課改中體驗,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我們也一定花些時間,把這些問題吃透弄懂,才能有效的適應新課整合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沈陽出版社.
[2]戴定澄.音樂教育展望.華東大學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