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錦銘
摘 要 合作與交流作為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發(fā)展思維、深化認識,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新課程理念下,構建歷史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挖掘課堂中的主體潛能,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與發(fā)展。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實效性;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C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8-0002-01
一、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出現(xiàn)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以后,合作學習的優(yōu)越性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與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合作學習不但大大削減了教師的權威性,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在課堂上注重互助式、互動式和討論式的學習,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新課程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培養(yǎng)獨立思考,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但是縱觀新課改以來的教學,初中歷史課堂實施合作學習又存在著擺空架子、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在實施合作學習的操作中教師存在著很多誤區(qū),許多老師的教學實踐違背了合作學習的精神,合作學習目前大都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低效狀態(tài)。
二、合作學習的概念和特征
合作學習是通過合理分組,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積極發(fā)揮群體功能來提高個體學習的能力,進而達到一定教學目的的教學策略和方式。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①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能為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奠定基礎,組間同質(zhì)能為不同小組創(chuàng)造公平的競爭的條件;②分割任務,結果整合。課題先由各小組分擔,然后全班匯總,小組在學習內(nèi)容和結果上有較強的相互依賴性,可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資源的合理共享;③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在合作學習中,每小組的成員都自己努力去獨立完成任務;④公開競賽,合理比較;⑤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合理分工和定位不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秩序井然,又能充分協(xié)調(diào)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
三、初中歷史課堂合作學習的對策
(一)分組合作要合理。依據(jù)合作學習理論,采用異質(zhì)小組的分組辦法,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其次是學生的性別、家庭背景、性格、紀律等,把學生從高到低分為六級,然后再從每一級中任意抽取一個學生分配到一組內(nèi),小組成員每隔半年或半個學期調(diào)整一次。必須選舉組長,明確小組成員的角色與分工。原則上同學之間的能力要具有互補性。
(二)學習目標要明確。每次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更要明確合作目標。目標過程要由老師來完成,學生來明確,這樣的目標至少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和價值觀目標。在確定學習目標時既要有共同目標,又要有個人目標。
(三)教師導學要重視。合作學習體現(xiàn)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自由發(fā)展,但教師的指導地位不可或缺,教師要做好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隨時隨地、反復靈活地依據(jù)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對學生進行引導,包括思想和合作技能的指導(四會:會組織、會傾聽、會質(zhì)疑、會分享)、知識的指導、能力與方法的指導(閱讀能力、記憶能力、歷時思維能力、表達運用能力、情感能力)。
(四)準備資料要充分。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開發(fā)充分的課程資源。只要有助于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物質(zhì)的、精神的材料與素材都要開發(fā)和發(fā)展。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是準備教材和課標以及相關的補充資料,幫助學生掌握好基本知識。
(五)討論切磋要保證。“思維從疑問開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人的思維發(fā)展中至關重要,通過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的討論最終達到想要的結果,這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保證討論有效進行;要設計一些帶有一定難度和針對性的問題;保證小組研討的民主性;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的關系;控制討論在合作課堂中的地位。
(六)釋疑解惑要及時。對于小組仍然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在全班范圍內(nèi)進行交流,組間進行互動,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就要幫學生進行解答,或者對個別小組進行指導。教師在解惑的過程中,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提出一些有利于問題解決的條件,讓小組成員通過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知識建構,最好達到使學生恍然大悟的效果。
(七)評價要多樣化。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背景下,要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教學—活動—評價相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性評價機制,采取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過程評價。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對小組集體的評價。評價以激勵為主,以多種形式,在多種合作氛圍和學習情況下進行多元的、多角度的評價,促進學生主體的發(fā)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樂學,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助推器,我們應該提倡:用微笑親近學生。課堂上教師的微笑,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流暢,探究會更加積極,學習的效益當然會大大提高!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學生。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下普通初中歷史課的核念之一,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的必由之路。教師要積極地吸收、內(nèi)化,經(jīng)常開展小組合作的學術探討,不斷反思、改進,使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永遠充滿時代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姚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J].歷史教育(下),2016(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