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內容摘要】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倡導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這一教學的理解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與“國際理解教育”不謀而合。國際理解教育同樣是為了發(fā)展人的綜合能力、素質等,并且其立足的視點更高,為著眼于國際社會。為了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地區(qū)、國家等人們相互了解、包容、信任等而特別設立的課程。以下本文結合兩者的共同點做關于國際理解教育及其教學滲透方法的探討,希望可以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國際理解教育? 教育理念
二戰(zhàn)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總結人類發(fā)展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國際理解教育理念和主要課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增進不同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友好交流,為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和財產傷亡出謀劃策。自我國進入21世紀,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我們與國際社會接觸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從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分析,在我國中小學各個教育階段開設國際理解教育性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對核心素養(yǎng)教育視野下的國際理解教育理解
概括來講,核心素養(yǎng)教育觀所倡導的人才培養(yǎng)內容與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有異曲同工之妙。2016年9月中旬,我國核心素養(yǎng)課題研究小組歷時三年終于最終明確了發(fā)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總體框架,即以培養(yǎng)“綜合發(fā)展的人”為宗旨,在“社會參與”、“文化基礎”和“自主發(fā)展”三個方面,培養(yǎng)中國學生能夠適應自身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比如,主要包括:能力、素質、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內容。而與此同時,我們反觀國際理解教育思想,通過檢索知網相關參考文獻以及結合筆者自身的理解認為,國際理解教育首先它著眼的教育視野是一種宏觀的、具體的方向,是為了促進全人類的和諧發(fā)展,相比較于各個國家自身創(chuàng)設的本土教育,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更加具有包容性。并且,從當前的國際政治和環(huán)境實事來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戰(zhàn)爭,促進人類與地球的共生、和諧,就必須要大力發(fā)展國際理解教育。比如,國際教科文組織就曾召集了六次國際研討會,以探究國際理解教育的部分特殊領域,比如地理、歷史和教科書的編寫等問題,進一步造福人類、造福整個世界。
二、國際理解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課程設計內涵
能夠站在國際理解教育視野的高度看待我國課程教學設計的,無論是個人和單位都始終堅信,發(fā)展國際理解教育,在不久的將來定然會看到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和不同信仰等人群友好和諧、互惠共存的現象,那一天到來時,世界各個國際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都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進而懷抱著共同的理想去解決重大世界性問題。對此,我國從2001年起就付諸了具體的教育行動,即實施新課程改革,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促使真正的素質教育生成。對此,我們應當也必須在中小學課程設計上多加重視,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寬容對待,理解他人,換位思考,提升我國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從現在來看,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關注的這些點,其實都是在為當前實施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做重要的鋪墊。也唯有將國際理解教育和中小學各個學科的課程設計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滲透國際理解教育于教育現代化的實踐中,讓我國增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對話,更使我國的青少年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三、立足中小學課堂教學,發(fā)展國際理解教育
毋庸置疑的是課堂學習依舊是學生掌握知識,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所以,中小學如果要大力推進國際理解課程教育,就必然需要結合課堂上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如此,立足于課堂教學,將教學的視野拓展到國際,努力尋找課堂教學內的平衡點,培養(yǎng)出既有學科素質和能力,又有民族意識、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人才。
比如,通過開設英語口語課程,倡導學校將國際理解性的教學互動整體納入學校綜合課程配置計劃中,一至六年級全面開設外教口語課,以促使學生在多變的英語實際情境中快速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更感受到實景教學的多樣性。而對于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加設雙語校本課程,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唯有如此,通過拓展中小學教學體系的多樣化和系統(tǒng)化,才能更加有力的促進國際理解教育的全面落實。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國際理解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為了促使我國的中小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具有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和道德品行,為國際社會謀福祉,為人類共存探新路,本文從結合國際理解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學引導經驗的基礎上,對如何實施科學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設計,如何發(fā)展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人,進行了若干探討,希望未來我們能夠通過國際理解教育,將全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艾雁. 中美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容比較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7.
[2] 常麗. 基于言語活動理論的中學俄語活動課程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16.
[3] 馬曉玲. 我國臺灣康軒版小學《國語》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容研究[D]. 西南大學,2016.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前黃高中國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