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新
(寧夏平羅中學,寧夏 平羅)
當前,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已成為音樂教師共同要探討的問題。在具體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程度的學生,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推動高效高中音樂課堂的構建。那么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展開音樂課堂教學呢?下面我將選取四個教學片段對音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進行具體的敘述。
情境教學法通過對作品中的情節(jié)或者場景再現,營造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達到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的教學目標。而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是音樂家抒發(fā)自身強烈情感的手段。因此,情境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切合音樂的學科特點,是提升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長城》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回憶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典故,為接下來的歌曲欣賞活動奠定文化基礎,還原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歷史文化情境,促進了學生對該歌曲表達思想的欣賞。同時我還引導學生欣賞了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和江蘇民歌《孟姜女》,引導學生分析北方民歌的創(chuàng)作特點。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情景化的課堂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對歌曲思想感情的理解難度,促進了音樂鑒賞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了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合作探究法是一種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活動來達到促進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姿態(tài)構建知識結構的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切合了高中音樂教學開放性、探究性較強的課堂教學特點。而使用合作探究法展開高中音樂教學,能夠促進高中生之間的音樂品鑒心得交流,促進學生音樂鑒賞思維的完善、音樂鑒賞視角的不斷豐富。因此,以合作探究法開展的課堂教學,對提升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飄逸的南國風》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為學生播放了《小河流淌》和《放馬山歌》兩首音樂并利用多媒體電子設備播放南方風景圖片,營造了濃郁的南國氛圍,吸引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接著我又為學生播放了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彌渡山歌》《對鳥》兩個經典曲目,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南方歌曲的曲調特點,隨后以學生主導、教師指導的形式對該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南方歌曲特點進行探討,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達到了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教學目的。
音樂是一種以旋律為表現手段的藝術,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要幫助學生聽懂音樂的旋律,體悟每個音符中所蘊含的情感。那么高中音樂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呢?聯想教學法就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它以某一教學內容為發(fā)散點,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教學內容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方式,提高學生音樂畫面的構建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在音樂《錦雞出山》《滾核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了這兩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音頻,并對其創(chuàng)作手法、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再次聆聽該曲目,然后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表述自己從音樂中感受到的內容。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以歌曲欣賞為核心發(fā)散點,引導學生對表達內容進行聯想,深化了歌曲欣賞與現實生活經歷之間的聯系,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達到了音樂鑒賞的目的。
師生互動法就是指在進行音樂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老師和學生作為同一層次的個體,共同品味、學習音樂中的美。這是一種值得廣大教師運用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方式。
例如,在教學“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這一小節(jié)的時候,我就是盡可能地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展開教學的。首先,請學生自己上臺講述或演唱有關這些民族的音樂小故事或民謠,我則和其他同學一起在臺下欣賞,并及時給出自己的評價,與此同時,我還自己上臺表演節(jié)目,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互換,讓學生深切體會到這堂音樂課中他們不再只是學生,我也不再只是一個嚴師,進而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在音樂課上的學習熱情,促進了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
總之,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需要,是每一位高中音樂老師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