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國各個學校都在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傳統的教育模式基礎上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是為了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知識。很多學生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寫作水平不高,教師要根據這一方面的不足,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策略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的時候,不僅要注重教學的形式,更要對教學內容加以重視。寫作是學生抒發(fā)情感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是中國從古至今從未摒棄的一種文化現象。如果想要學生真正地理解如何去寫作,如何用文字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就要教師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方式,通過寫作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的寫作需求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將一個雞蛋放在學生的面前,數十個學生的眼里,有數十個雞蛋的樣子。也就是說,每個學生對待事物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之前,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解,做到因人而異,要充分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需求,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為學生提供適合的作文教學。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畢竟寫作的內容是根據周圍的環(huán)境和條件產生的,任何的幻想都基于一定的現實基礎之上。教師要通過引導,告知學生如何用心去體味生活,然后再教給學生如何用筆去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只是一味地為了完成任務,并沒有達到作文教學的真正目的。作文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情感,是對外語言交流的一種方式,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科技這么發(fā)達,但書本仍然沒有被淘汰的原因?,F階段,學生為了應付教師,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抄襲的現象,這種現象是教師需要堅決阻斷的,如果出現這一現象說明教師的教育非常失敗,這不僅是學生能力欠缺的一種表現,更是道德缺失的表現。這與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一定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進行不同的教學,要真正把握每一個學生對于教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二、教師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因材施教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明確指出了要以學生為本,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時,一定要秉承著以學生為本,要事先對學生進行了解,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家庭環(huán)境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什么樣的學生適合寫什么樣的作文,這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如果一個學生的感情抒發(fā)方式類似散文,但教師非要讓他去寫敘事文,那么在沒有受到過專業(yè)基礎訓練的時候,學生就會認為寫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寫作,這其實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失敗。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狀態(tài)和心理,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教學方式要因人而異,對于理解能力高、寫作水平也比較高的學生,可以讓其嘗試一些更高級的寫作方式,而對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較差,感悟能力比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先從一些比較簡單的敘事或者抒發(fā)感情的方式來進行作文教學。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鼓勵,而這些鼓勵和批評的具體方式需要是引導式的,其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如何寫作,從而愛上寫作。讓學生學好寫作,是擴寬學生未來發(fā)展路途的一個很好方式,也是部分學生完成夢想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三、加強閱讀教學中的指導方式,讓學生循序漸進
教師如果想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就要督促其不斷地去學習周邊的事物,多讀一些書籍。現階段很多學生都喜歡讀網絡小說,教師其實不必禁止學生娛樂閱讀,而是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去讀一些沒有思想侵害的有利讀物。讓學生接觸一些外界的事物并沒有壞處,反而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知識面。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提升學生對世界的想象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要在學生進行閱讀時進行指導,避免部分學生誤入歧途,畢竟還有很多一部分書籍的內容并不適合學生觀看。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向學生推薦一些不同的讀物,根據學生喜歡閱讀書籍類型的特點,向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籍,并引導學生將書籍的內容加入到自己的作文中,告知學生什么是借鑒,什么是抄襲,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教師不能利用傳統教學方式扼殺學生的童真,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整改,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上進行不斷的革新,要做到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寫作路途。
四、加強對學生課外指導,為寫作積累詞匯
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積累,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或者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向教師進行數據報告。教師通過整理可以得知,哪部分學生喜歡看哪部分的書籍,通過對學生喜好的分類,然后向學生推薦他們所喜歡的相關書籍。學生在進行大量閱讀時,不僅能逐漸地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不斷地積累自身的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避免在寫作時出現大量的錯別字。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在小學生群體里,有很多學生喜歡買一些漂亮的本子,在上面記錄很多歌詞,教師不應該對這些現象加以阻止,反而鼓勵學生多去摘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向學生引導一些優(yōu)秀的詩人,像徐志摩等,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安意如的相關作品。這類作品不僅對古代詩詞進行賞析,還有一些自身的寫作看法在里面,可以引導學生在今后自身的中,抒發(fā)自己對事態(tài)的看法?;孟胧腔谝欢ǖ氖聦嵒A之上的,寫作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礎詞匯量,這就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的故事卻無法表達的困境,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量,可以讓學生的寫作水平上升一個層次。
五、培養(yǎng)學生檢查作文的習慣
很多學生往往在寫作之后,并不檢查,通常學生的心理都是寫完就完事,并不會對自己所寫出的東西負責任。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檢查作文的習慣,盡可能避免錯別字的發(fā)生,也可以捋順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在寫作時,學生可能不覺得自己的語句不通順,但通常從頭到尾重新讀一遍的時候,就會發(fā)現很多的問題。如果不檢查作文,學生將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里,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檢查作文的習慣,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進行作文檢查。
六、指導學生對自身的寫作內容進行修改
很少有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可以無師自通,就連小說家身旁永遠都有著編輯。學生進行寫作需要教師的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把自身的不足改變過來。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寫作時偏離了主題,要及時地跟學生溝通,并教會學生如何在不重寫的情況下將文章內容調整好方向,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如何改變自身的寫作狀況,提高寫作水準。
七、注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在開始接觸寫作時不會感覺到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最初學生只是寫一句話、一段話,都是比較簡短的內容,而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寫作難度也隨之提高,無論是作文的字數或是對內容的描述上學生都會感覺到困難。教師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呢?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使其主動進行作文訓練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為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為其日后寫作打好基礎,教師所給出的作文命題范圍要廣泛,使其適合每一位學生,擴大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其次,教師要注意增加學生寫作的興趣。樹立信心之后,學生不再畏懼寫作,不再逃避作文教學,并且敢于接受不同形式的作文寫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享受文字帶來的快樂,而不再認為寫作是一種負擔。例如:在九月開學之初,教師可以以“教師節(jié)”為話題設計作文活動,學生可以自由寫作,給自己的任課教師或是班主任寫一封信,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寫的內容也充滿感情。興趣作為引導學生學習最好的指引,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興趣”引導學生,進而提升其作文水平。
八、指導學生運用真情實感進行寫作
文章最能打動人心的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作者真實的情感。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在作文中融入真情實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小學生的作文一直存在“大而空”的現象,缺少對自身情感的表達,導致作文水平不高,寫作內容缺少真實性,缺少的感染力。而學生在作文中編造事實,不敢寫出自己真實想法和情感的原因有很多,作為語文教師則需要指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講事實、說真話。在作文中,只有學生大膽說真話,表達真情,才能增加作文的說服力,吸引更多的讀者,并且能夠與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使學生的作文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檔次??梢?,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想要提升其教學水平,就需要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一定要因材施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理解和領悟寫作方法,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效率,同時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學生的長遠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俊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J].學周刊,2017(2):133-134.
[2]李紅斌.前置性作文理念下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6):217.
[3]胡雪萍.發(fā)揮農村特色優(yōu)勢 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漢字文化,2018(1):75-76.
[4]戴志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策略方法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9):75.
[5]李秋孌.個性化角度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20):173-174.
編輯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