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頌平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合理擴展以及延伸,其也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高職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們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德育工作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與完善,從而提升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以及綜合能力。基于此,主要就構建高職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模式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高職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1-0069-03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夠通過心理學中的測量技術來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狀況以及心理狀況進行合理的評定,然后在結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德育工作,這樣就能夠使得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得到有效降低,并為高職院校的品德教育工作提供足夠的內(nèi)在條件。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相互關系
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是將工作重點放在學生理論知識以及應用知識能力的提升上面,自身的德育工作也多是圍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進行開展的,這也就難以取得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心理素質(zhì)作為學生所有素質(zhì)的基礎,并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后續(xù)發(fā)展以及綜合素質(zhì),借助于適當?shù)男睦斫】到逃ぷ?,能夠引導高職學生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剛毅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價值觀念,從而更好地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并使得其能夠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
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主要還存在有以下兩個誤區(qū):部分教師將學生所有的問題全都歸納為政治思想品德問題;許多高職院校只是依靠德育工作來進行學生問題的解決。但是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出現(xiàn)的主要是心理問題,僅憑借德育發(fā)揮出來的作用也難以充分滿足學生身心健全發(fā)展的具體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在自身的德育工作之中,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來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德育工作的開展,從而使得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此外,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高職學生對于外界信息的接觸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并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在道德觀念以及價值觀念得到改變,并且容易在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出現(xiàn)比較多的矛盾。在這一情況下如果未能進行有效的引導,就可能導致學生形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從而弱化甚至直接消除了德育工作的教育實效,并影響了對學生職業(yè)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區(qū)別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們的心理素質(zhì),并促進其人格的發(fā)展完善。而進行德育的目的則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重點也都放置在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提升上面。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工作內(nèi)容多是相關心理咨詢師通過咨詢以及交流的模式,來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困難選擇以及心理情況進行指導與訓練,并使得學生的心理潛能得以開發(fā),心理素質(zhì)得以優(yōu)化,最終讓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多是通過集中授課以及團體輔導等方式來進行,并多是以傾聽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不良情緒的疏導為主。但是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則需要遵循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根據(jù)他們的成長階段給予對應的教育工作,其多是主動對受教者施加影響的教育模式。只有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德育工作兩者存在的差異性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才能夠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兩者互動模式的構建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理解誤區(qū)
1.學科化傾向
高職院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學生進行系統(tǒng)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其主要是通過各種心理調(diào)節(jié)以及引導等方法,并通過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多樣化的活動訓練之中,才能夠進行各種環(huán)境資源以及潛在教育資源的最優(yōu)化配置。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過于追求學科化的問題,難以取得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醫(yī)學化傾向
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與社會的接觸比較少,因此其心理從總體上來講都是比較健康的,只是在日常的學習以及發(fā)展過程中容易遇到一些適應性的問題,并且需要通過心理引導的模式來進行緩解,這與醫(yī)學上指的心理疾病以及心理障礙也有非常大的差異。但多數(shù)高職院校僅僅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避免學生出現(xiàn)心理疾病的一個手段,使得心理教育的引導效果也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片面化傾向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會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測驗,然后根據(jù)心理測驗的結果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德育工作的針對性開展。但是仍有部分高職院校過于關注各種心理測驗的分數(shù),并且會僅僅憑借分數(shù)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工作[1]。在這一情況下,就很容易給學生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心理測試分數(shù)比較低的學生甚至還會將自己歸于異類,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4.形式化傾向
部分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多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其對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足,這也就導致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師以及健康課程無法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職能。此外,部分學生會認為去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就意味著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會受到其他學生的恥笑和鄙視,這也就導致了心理咨詢室形同虛設,很少有來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而高職院校心理咨詢室的開設效果也就變成只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的一個硬件。
此外,部分高職院校還會直接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混為一體,并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部分來進行,部分高職院校甚至還沒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門,并多是通過德育的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5.孤立化傾向endprint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針對的群體是學生,直接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以及情感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而一些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教師,也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念,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要充分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為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
三、高職院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原則
1.實踐性原則
近年來我國的經(jīng)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加快,但社會也變得更加浮華,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并導致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浮躁、壓抑以及焦慮等諸多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還會導致他們對于個人之外的世界缺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鍛煉中,并借此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借助于實踐鍛煉的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身體力行來體會實踐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并給予他們的心理健康一定的鍛煉機會,這樣就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有效防止心理封閉等心理疾病的發(fā)生。
2.教育性原則
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將學生的個體作為定向,并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shù)慕逃J絹泶龠M學生的發(fā)展。高職院校進行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按照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健康發(fā)展,并借此推動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重視到學生德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的協(xié)調(diào)性[2]。
3.自主性原則
現(xiàn)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還具有知識水平高、情感豐富以及追求獨立人格等發(fā)展特點。因此,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借助于自身的努力來達到心理調(diào)適這一目的,并幫助學生進行健康心態(tài)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得到充分的提升。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自我表現(xiàn)能力以及自我調(diào)試能力的提升,并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彰顯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自主性原則,并取得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以及心理引導效果。
四、加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措施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了高職院校進行學生教育以及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內(nèi)容。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依舊還存在有比較多的問題,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qū)ΜF(xiàn)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與調(diào)整,從而充分發(fā)揮出心理教育的職能。
1.借助于課堂教學模式來進行集體心理咨詢互動活動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模式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調(diào)適方法的傳授工作,并借此來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這也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高職院??梢栽趯W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一個清晰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相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的設立過程中可以包含有大學生心理學、行為學、大學生生涯規(guī)劃科以及愛情與性心理健康等諸多課程。教師在工作過程中,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
2.進行網(wǎng)絡技術的合理應用
單單憑借課堂上心理健康知識的教學是難以取得良好的心理引導以及心理教育效果的,因此高職院校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站等網(wǎng)絡技術來進行學生信息咨詢以及討論活動。比如在院校論壇上面可以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等問題進行探討,并在校園主頁上開辟以及完善心理健康的專題教育欄目。
3.建立定期的訓練制度
通過定期訓練制度的制定,也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訓練內(nèi)容的選擇過程中,可以包含有生活適應訓練、人際交往技能訓練、實踐管理訓練以及就業(yè)前心理訓練等諸多內(nèi)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需求,來自發(fā)組成小組進行訓練,每組成員可以保持在6—8人左右,訓練時間維持在一個月左右,并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便進行訓練項目的輪換[3]。這種訓練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到訓練過程中,還能夠推動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進一步地發(fā)展,并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自身的心理偏差進行有效的調(diào)整。
4.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
首先,高職院??梢栽诿繉W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周活動,并需要在活動中充分注重廣泛性以及發(fā)展性,具體的活動可以交由學生們進行組織與主持,并由學校進行經(jīng)費以及物質(zhì)等方面的充分支持。其次,高職院校在廣播電臺或者校園貼吧等媒介中進行典型人物的大力宣傳,鼓勵青年學生養(yǎng)成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良好精神。最后,高職院校還可以為全體師生定期出版普及與討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報紙或宣傳冊,并給予學生一個交流思想以及總結經(jīng)驗的陣地。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將工作的著重點放置在普及以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得以不斷豐富,并有效避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xiàn),從而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5.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高職院校文化氛圍
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情況,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去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成長的環(huán)境,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各種物質(zhì)環(huán)境以及人際環(huán)境。此外,在高職院校的發(fā)展過程中,還需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并對現(xiàn)有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與加強,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高職院校的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之中,并且能夠在該環(huán)境下對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不斷的調(diào)整,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并促進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心理教育的途徑以及方法有很多種,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就要求其具備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教育性,并需要將學生的德育工作作為出發(fā)點以及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夠?qū)崿F(xiàn)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有機結合,并為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的發(fā)展過程中,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就要求其能夠充分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育原則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通過相應的措施來構建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模式,從而為高職院校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淑琴.高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效融合[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211—212.
[2]劉宏釗.高職院校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理論邏輯及實現(xiàn)路徑[J].社科縱橫,2014(10):173—175.
[3]劉靜,葉麗霞.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課程的有效整合[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3):264—2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