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舒婷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俄關系進入了一個全面高速緊密發(fā)展的時期。為響應時代號召,響應國家發(fā)展路線方針政策,培養(yǎng)相關領域的俄語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俄語專業(yè),俄語教學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嶄新時期。作為一線教師,在此期間我們觀察到高校俄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期提高俄語教學水平,為全面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俄語人才作出努力。
關鍵詞:俄語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1-0197-02
隨著新時代中俄關系全面緊密發(fā)展,國內高校相繼開設俄語專業(yè)。北華大學是一所普通省屬高校,于2009年開設俄語專業(yè)并進行招生,至今已有9年歷史。作為一線教師,經過長時間觀察,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查閱相關教學資料,筆者認為高校俄語教學中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提高高校輸出俄語人才的水平,保障高校俄語專業(yè)未來有序健康發(fā)展。
一、俄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作為一門針對零起點學生教學的外語專業(yè),俄語專業(yè)的課時嚴重不足。本校俄語專業(yè)最重要的一門課——基礎俄語課每學期課時原為128學時,教學改革后縮減為120學時,其他專業(yè)課課時也有所減少,這使得原本就已經不足的學時被進一步壓縮。這就造成一些不良結果,如教師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而趕進度,學生也隨之匆忙學習,缺少進行消化吸收的時間,缺少足夠的語言訓練時間,教學過程匆忙,教學效果一般;課時被縮減,教師只好相應地減少課堂內容,有很多本需要詳細講授的知識點只能概述,如俄羅斯國情社會背景知識等。這雖然不是主干課程內容,但對學生的俄語學習是極其有益的,這部分內容被過度壓縮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未來發(fā)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當然,課時嚴重不足不只是我校存在的問題,而是全國大部分設有俄語專業(yè)的高校共同需要面對的難題,只有這一難題得到解決,高校俄語教學的普遍水平才能從根本上得到保證。
(2)課堂主體存在的問題。和以往的觀念不同,“雙主觀”是更為科學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即在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為主體,教師是講授知識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體,只有雙主體各自發(fā)揮好自身的主體作用,教和學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經長期觀察和實踐,高校俄語課堂中雙主體均存在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作為知識的講授者,高校俄語教師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大部分教師都能做到愛崗敬業(yè)、認真負責,但這是教育從業(yè)者的基本職業(yè)道德,分內之事。除此之外,還要經常反觀自身的教學技能、教學成果,不足之處進行反思、改進、優(yōu)化。據(jù)筆者觀察,目前高校俄語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有: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專業(yè)知識方面容易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新教師教學方式新穎,但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高校教師下課即走人,缺少對學生適當?shù)年P心、監(jiān)督、指導;難以平衡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等等。
作為知識的學習者,學生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在此簡要列舉一二。首先,多數(shù)學生尚未從高中學習模式中跳脫出來,仍過分依賴教師和教材,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和習慣。和高中不同,大學的要義是自主學習,教師和教材的角色被削弱,而強調學生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努力。只有學生轉變固有的學習模式,自主地去吸收知識、復習所學、探索未知、擴展視野,俄語學習一開始所呈現(xiàn)出來的艱難局面方可被打開。其次,很多學生在學習前為自己設立情感障礙,即暗示自己俄語的發(fā)音很難,俄語語法復雜,名詞性數(shù)格的變化和動詞變位都讓人摸不著頭腦,因此很難學會。的確,俄語并不簡單,但也并非難至于此。這些道聽途說來的消極暗示對俄語語言的學習產生了不良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初學者的積極性,把興趣扼殺在搖籃里,而興趣又是能否學會、學好、學精的重要因素。最后,多數(shù)學生入門后只專注于俄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其他附加內容。維果茨基曾說:“外語學習不是一種能力,而是行為,它不是來自于人類思維,而是與大量社會文化和機制中對話的相互作用有關”。因此可以說,俄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對象不只是語言,還有語言背后所承載的俄羅斯民族社會的文化精髓。如果一名學生只知道單詞拼寫、語法規(guī)則,而對俄羅斯社會文化一無所知,那么他的俄語學習是失敗的,這樣的學生也注定無法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水平俄語人才。
二、針對俄語教學存在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
首先,建議高校及俄語專業(yè)認真思考如何設置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課時和課程安排。但這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需要多方面進行考量,一時之間難以解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先針對其他問題進行改革,以期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改良教學效果。
第一,建立俄語語料庫。既然課時不足,那么教師就應該思考如何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高效地進行教學,建立并不斷完善語料庫便是方案之一。眾所周知,建立語料庫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建立一個什么樣的俄語語料庫,語料庫的目的,語料庫想要實現(xiàn)的價值,語料庫資料的來源,語料庫的分區(qū)設置等都是一線教師要集中積極討論探索的問題。在此,筆者的設想是:俄語語料庫以課下輔助教學、補充課時為目的,從詞典、著作、雜志、網(wǎng)絡資源四個方面對材料進行搜集整合,設置聽說讀寫譯五個分區(qū),每個分區(qū)設置專題,如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等,每個專題下設三個難度的內容,即初級、中級、高級。語料庫初步建成后,給學生下達任務,要求每人每學期完成一定時間的自主學習,并在期中或期末從語料庫中隨機抽取資料,進行學習成果檢查,計入平時成績。
第二,強調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活到老,學到老”,教師也是一樣。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不斷夯實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是永恒的義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教師的積極感染,不僅學到準確的知識,更能領悟學習的精神要義;高校教師無須坐班,機動性很強,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放松對學生學習的監(jiān)督。學??梢栽O置相關機制,如規(guī)定每名專業(yè)教師每周兩次答疑時間,在課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提問,教師予以合適的解答,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幫助;除此之外,各專業(yè)課的授課教師要互相配合,及時溝通教學進度,了解學生基本情況,有利于各門課發(fā)揮自身作用的同時,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為教學成果添磚加瓦。
第三,提高學生自主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將“自主學習”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滲透給學生,學生也應對此尤為重視,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應意識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需要自己去質疑、去探索。例如,俄語閱讀課上一篇與俄羅斯政治相關的文章,教師進行了大概的講授,學生存在一些疑問,此時,學生不應立即去向老師尋求答案,而應課下自主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內容,若還不能解決疑問,則再去向授課教師尋求幫助。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只解決了自己的疑問,更收獲了很多附加能力,如查找資料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這對俄語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第四,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資源?,F(xiàn)如今網(wǎng)絡資源發(fā)達,多媒體設備豐富,俄語的教與學都不應與之割裂。教師應通過網(wǎng)絡平臺,如郵件、微信、QQ等完善教學流程,即布置作業(yè)、監(jiān)督、答疑、討論等。但需注意,網(wǎng)絡平臺只是新時代教學的輔助手段,并非教學的全部。應在保證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手段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網(wǎng)絡平臺,提高教學效率,濫用網(wǎng)絡平臺反而會給教學帶來消極影響。
第五,完善評價標準,使評價體系更加科學。目前,各高校各專業(yè)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但較為模糊粗略,不甚科學。教學人員應和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共同制定一個相對合理科學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例如,師生互評,教師之間互評,學生之間互評,分科互評等,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給予科學的反饋,有利于激勵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國辰.俄語教學過程優(yōu)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崔衛(wèi),劉戈.俄文網(wǎng)絡信息資源及利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李偉.中俄文化背景的差異與俄語教學[J].運城學院學報,2010(3).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