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蘭
摘 要:音樂,是反應人類現(xiàn)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能夠提高人的審美水平,凈化人的心靈,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音樂教學。學生通過對于音樂的學習,不僅能夠愉悅身心,還能夠緩解緊張的學習氛圍,在新課程的背景下,音樂教學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如何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提高學生自身技能,使學生能夠掌握音樂的心得,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是目前教學過程當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探討如何利用柯爾文手勢教學方式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對柯爾文手勢在音樂課堂進行總結,為目前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一些幫助性建議。
關鍵詞:柯爾文手勢 音樂課堂 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2-0-01
基礎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小學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引導學生對于音樂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的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非常關鍵,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對小學音樂教育模式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聽栁氖謩菔强逻_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借助其中不同手勢和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可以把所唱的音的高低關系體現(xiàn)出來。使抽象的音高關系變得直觀、形象。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方式[1]。
一、目前音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小學音樂教學得不到重視
就目前國內小學音樂教學情況來看,仍有很多學校和家長對于小學音樂課程不夠重視,淡化了小學音樂課程的藝術性,把重點仍然放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種“主科”上面,認為音樂是“副科”,不用過分重視等等,其實不然。小學音樂教育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通過小學音樂的啟蒙讓學生走入音樂的殿堂,這在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僵化
現(xiàn)階段小學音樂教學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學唱歌曲,這種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非常普遍,以至于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低下,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很多學科都在進行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小學音樂教學也當如此,教師對于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2]。
3.小學音樂教學不夠系統(tǒng)化
在《音樂學科教育學》中,作者曹理將音樂的教育模式細化為情感模式、行為模式以及認知模式,在這些模式還有更多的詳細介紹,由于到目前為止我國音樂教學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描述,因此造成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和方法陳舊,使得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困惑,這需要全社會音樂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就這一點而言,小學音樂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柯爾文手勢在音樂課堂如何運用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教育,小學音樂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也要從音樂教學課堂中抓起。
1.提高創(chuàng)新理念
針對如今小學音樂教學得不到重視這一情況來看,要進行小學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先要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理念,小學音樂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不僅僅有學生,還有教師,教師的創(chuàng)新理念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也決定這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要轉變教育格局,改變以往單一的、刻板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利用柯爾文手勢來進行小學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
2.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孩提時代是人們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黃金時期,雖然小學生年齡較小,認識能力和感官能力不強,但是音樂有著其特有的魅力——感染力,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通過柯爾文手勢進行,讓學生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同時,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在課外也可以舉行一些與音樂有關的活動,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接受音樂。
在我們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往往采用教師教一句,學生學一句的這種方式,容易讓小學生感到無聊,不妨在教學中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教具,例如手鼓、三角鐵、口琴,這種常見的且又簡單的樂器讓學生加以體驗,甚至可以用鈴鐺、鐵盆、水杯等日常用品來進行教學,往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音樂更加平易近人,令學生更加容易接受[3]。
3.音樂教學中用柯爾文手勢進行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打破這種觀念,通過柯爾文手勢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提高音樂素養(yǎng),最為明顯的就是視覺輔助,通過圖形、圖片、視頻來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之美。由于音樂往往不能夠用言語輕易加以描述,而利用其他的感官來傳遞音樂之中的意境就在合適不過了,例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鑒賞和學習當中,可以在聆聽歌曲的同時,老師讓學生學著用手形的變化及手位的高低調節(jié)來學唱簡單的音節(jié)。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也能夠加深旋律和歌詞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同時又能夠讓教學氣氛更加輕松和諧。
4.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有些教師認為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認識水平較低,所以音樂欣賞教育在小學階段可有可無,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正是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認識水平較低,作為教師才更加要去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通過柯爾文手勢來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音樂教學更加精彩[4]。
結束語
音樂是一種藝術,音樂也不會在學生走出校園就會終止,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運用能力,將會是人一生的寶貴財富,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不容忽視,教師對于其他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研究也可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可以通過柯爾文手勢,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是低年紀教學最好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通過多種練習模式來促進學生對其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自身的音樂潛在因素,從而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童曉瑋.讓柯爾文手勢在音樂課堂綻放異彩[J].新課程(上),2017(4).
[2]李婧.柯爾文手勢讓我的音樂課堂“活”起來[J].北方音樂,2016,36(7):95-95.
[3]馬金云.談柯爾文手勢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寧夏教育,2017(5).
[4]陳紅燕.談柯爾文手勢在音樂課堂中的心理學意義[J].音樂天地,2017(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