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蘭英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的主人也應該是學生,那么如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真正主人呢?本文依據生本教育理念,闡述了生本課堂的特征: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實現(xiàn)真正“對話”的課堂;開放的課堂。并結合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了建構生本課堂的策略:以學定教;開放課堂;真正“對話”。
關鍵詞:生本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探索
教師教語文的關鍵是要教給學生靈活的學習方法和讀書方法,這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個性的目的。即學習中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手到,做到不動筆就不學習,做到把書讀“活”,這體現(xiàn)了“供人以魚,只解一餐;授人一漁,終身受用”的古訓。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念
教師嶄新的教學觀念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的觀念真正轉變,即:不再把課堂看作是“灌”知識給學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師看作是權力的代表,不再認為學生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愿意學習,我來強迫你學習”的對象。而是把課堂看作是學生探究學習的地方,把教師看作是學生學習合作的伙伴,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有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個性的發(fā)展才有實現(xiàn)的希望。
二、把時間還給學生
自主活動時間是學生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的首要條件。如果自主活動時間被占用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成為一句空話。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主角,由他們一問到底或是一講到底,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都被教師的提問或講解擠掉了。因此,必須徹底轉變觀念,教師必須由課堂教學的主角轉變?yōu)檎n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協(xié)調者、促進者。這樣就可以從教師嘴里省下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時間。那么,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留多少時間給學生,多少時間給教師呢?教師活動時間不得多于30%,學生活動時間不得少于70%。也就是說,要讓盡可能多的時間參與盡可能多的活動,獲得盡可能多的實效。
三、營造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
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學生只有在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中才會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說、敢于表達帶有個性色彩的見解。
(一)尊重、愛護學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彼宰鳛樾率兰o的教師要一改過去高高在上的教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確實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
(二)投入情感
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讓教師、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此時學生的感情,人格也才會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關鍵。靈活的教學方法,首先表現(xiàn)在教師站在整個語文教學的全局上審視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組教材,不是被教材牽著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而是靈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性,看到教材向課外的擴展。
五、新穎的學習方式
(一)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就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進行搭配分組,每組都有一個組織能力相對較強的組長,其余各有任務,或記錄,或匯報,或檢查,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教學形式,以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通過組員的合作,既發(fā)揮了群體的積極功能,又提高了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一部分原來在班上不敢發(fā)言的學生,通過在小組中的學習鍛煉,逐漸地也敢在班上發(fā)言了。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如,期末復習時,布置學生自己出一份考題,學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題的這項學習任務時,要去看課本,查閱資料,而在這一個活動過程中,他的主體作用就得到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就得到了體現(xiàn),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學生當“老師”
如,上作文評講課,就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到講臺上去引領著全班學生評講作文,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有沒看到的地方,教師也可來上一句“允許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嗎?”,這樣的一種民主和諧的場面,往往令學生終身難忘,別人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早就在無形中進入了學生的頭腦,下次作文,他們就會揚長避短了。在這樣的場景中,往往還會使很多學生受到感染,在聽取別人意見的過程中,學生會更謙虛,在發(fā)表看法的過程中,膽小的人也會爭著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是就把學生的個性引向了好的方向了嗎?
(四)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精巧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讀中發(fā)現(xiàn)知識,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我設計的思路就是讓學生自讀,感悟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神機妙算)進一步探究他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勾畫出文中的句子)再進一步研讀,感悟其神機妙算的原因是識人心,懂天文,懂地利。借助多媒體,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很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五)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揮個性特長。說直接一點,就是將語文教學的“面”擴出去。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辦班刊,出作文集,開朗誦會,搞辯論賽,搞課前三分鐘演講,搞每日一記、每日一摘,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課外閱讀比賽。
參考文獻:
[1]李清溪[1].新形勢下如何讓學生成為小學語文課堂的主人[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87-87.
[2]張艷梅[1].以人為本 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絲綢之路,2009,(24):117-119.
[3]趙琦.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J].知識文庫,2015,0(23):19-.
[4]雷夢娟.讓學生成為主人,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5,0(48):269-2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