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共享的時代來臨,我國的教育體制發(fā)生了很大的改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中職生的溝通能力是教育教學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學生始終將走向社會的人群,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影響著未來的生活和發(fā)展。在中職院校中構建“生本”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是教育者的義務。
關鍵詞:中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xiàn)狀調查;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9-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09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學習態(tài)度逐漸得到教育者的重視。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明顯不足,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差,教育改革缺乏針對性?,F(xiàn)階段,教育者要轉變教學觀念,重視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中職生在溝通能力會受到教育者、家長、環(huán)境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本文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相關方面的應用和研究提供理論參考資料。
一、 中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xiàn)狀調查以及影響因素
本文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中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一共發(fā)放15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有100份。問卷中共有50道題,所有的題都隨機排列,采用Likert自評式5點量表法將選項分為“完全符合”“比較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等,分值依次為5、4、3、2、1(分)。得分越高的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越強[1]。
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溝通能力會受到性格、成長環(huán)境、班主任管理方式、年級以及溝通動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非語言溝通時,女生會利用語音、眼神、語調、空間距離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有效識別溝通對象沒有表達出來的潛在意思。男生在這方面比較遲鈍。據(jù)被測對象人際關系狀況測驗得分情況分析,42%人際關系狀況很好,44.2%人際關系狀況較好,13%人際關系狀況一般,0.7%人際關系狀況較差。
根據(jù)被測對象的傾聽能力得分情況顯示:成績優(yōu)秀,屬于理想傾聽者的人數(shù)占0.7%;成績很好,懂得傾聽重要的學生占6.5%;成績好,平均水平以上的傾聽者占31.9%;成績一般,屬于一般的傾聽者占49.3%;成績低于平均水平,需要培養(yǎng)傾聽習慣的學生占11.6%。
被測對象的溝通能力得分情況分析:平均得分89.75%分,100分以上占19%,90~99分占37%,80~89分占22%,70~79分占13%,69分以下占8%。
學生的溝通動機也存在著性別差異,男生渴望被人尊重和理解的內在動機相對較弱,男生通過溝通過影響他人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小,男生在人際交往中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地域差異同樣對學生的溝通動機產生影響,城鎮(zhèn)與農村學生的溝通認知相同,信息時代下大家使用網(wǎng)絡和手機,減少了面對面溝通的尷尬與不自信,不過農村學生受到經濟條件和人生經歷的影響,在與城鎮(zhèn)學生進行溝通會明顯感到不自在,擔心自己表現(xiàn)不好,焦慮程度嚴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溝通技巧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溝通認知和傾聽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對學生的溝通信心、信任和語言表達以及認知、傾聽都有一定的影響,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過教育和培訓后,學生會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2]。
二、 提高中職生溝通能力的措施
(一) 搭建中職生溝通交流的平臺
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多回答問題,將講臺交給學生,由學生輪流主持教學活動,講臺下面的學生根據(jù)授課人的教學內容展開討論,在小組學習和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提高班級干部的溝通能力,班級干部是教育者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提高學生干部的溝通能力,能夠帶動全體學生溝通的能力的提高。在中職院校中完善社團管理活動,使中職生在人員管理和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3]。
(二) 開設心理健康講壇,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動機
中職院校可以定期邀請知名心理咨詢師來學校進行訪談,對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對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設置輔導主題,通過心理劇和小游戲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在互動中降低學生的溝通焦慮和自卑心理,提高學生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使學生能夠主動與人交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動機[4]。
(三) 提高班主任的教學管理水平
在中職院校中加強班主任培訓,使班主任掌握正確的班級管理理念和方法,根據(jù)班集體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訂相應的溝通管理政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溝通觀念。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的學生,能夠擁有開朗的性格和熱情樂觀的品質,可以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xiàn)實問題,化解學習和生活中的矛盾,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班主任應該重視學生的溝通能力實踐,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效果,保證學生的溝通技能能夠得到提高。
三、結語
中職院校在發(fā)展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就業(yè)率和升學率,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學生缺乏鍛煉的機會,人際溝通能力始終得不到提高。中職院校在加強教學管理的同時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溝通動機,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開展心理輔導,制訂溝通能力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對溝通的認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溝通的技巧,為中職生樹立正確的溝通觀念,拓寬學生的溝通渠道;加強對中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強,孫劍蕓,魏佳義等.中職生人際溝通能力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以甘肅省衛(wèi)生學校為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17):103.
[2] 王會娟,田紅芳.中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以河北省交通職業(yè)技術學校為例[J].城市建設,2010(Z1):9.
[3] 陸玉萍,陳帆.淺談“人際溝通與禮儀”課程對加強中職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J].求知導刊,2017(31):133.
[4] 張成.中職生非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策略——以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為視角[J].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