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高考語文試題為近幾年變化最大,令人耳目一新,并嚴格遵循了2017年考綱“更注重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的原則,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鑒賞評價能力的考查。今年的考題總體來說守正出新,穩(wěn)中有變,難易適度,區(qū)分明顯。比如,文學類文本閱讀有一定的難度,其他題難易適中。另外就是適度地增加了閱讀量,從而更加有效地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能力。試題最大的亮點是閱讀材料更加鮮活、應時,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啟發(fā)我們在今后的備考中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xiàn)實的敏感度。
關鍵詞:語文;閱讀量;大綱
本文主要對今年試卷中變化最大的文學類文本、實用類文本、文言文和作文進行解讀分析,提出2018年高考語文備考方略。
一、 文學類文本
文學類文本從原來的選做變成了必做,從面上加大了試卷的容量,因此,命卷者小心翼翼,既避免由于試卷閱讀量加大帶來學生無法完成試卷的弊端,又不能一成不變。從這一點上看,今年的試卷,體現(xiàn)了以下兩個特點。
變的方面:文學類選材由往年一直考查的小說(2015年《塾師老汪》劉震云、2016年《戰(zhàn)爭》美·邁爾尼)變?yōu)樯⑽模ā洞白右酝狻妨只找颍?,且題目也變成了一道3分選擇,兩道簡答,共14分。
不變的方面:盡管體裁變了,但從大閱讀這個角度來看,考查閱讀和鑒賞兩個點,如閱讀這個點重點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5題是從標題這個角度去考查閱讀的基本要求);如鑒賞這個點考查了閱讀深淺的個性理解(6題就是從人稱角度去考查學生對作品特色的理解)。從這一點上來看,重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過去相比較,考查重在理解與應用,而不是機械式的記憶文體知識。
今后教學及應考的方向調整:
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基本素養(yǎng),即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提取關鍵信息并整合信息,概括并表達。少點機械式的格式、套路的培養(yǎng),多點實在的閱讀素養(yǎng)積累。提高學生對語文的重視,不要把語文當成背一背、聽一聽就能應對高考,要在平時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如書寫是否規(guī)范正確?肚子里讀了多少書?有沒有對語言咀嚼的習慣?有沒有認真寫作的精神?今年畢竟是試卷形式發(fā)生變化和調整的第一年,從整體上看,試卷難易適中。但到了2018年,勢必會增加閱讀題的難度,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切實重視語文,踏實訓練學生閱讀的能力和習慣,是語文取勝的基礎。
二、 實用類文本
2017年高考實用類文本出現(xiàn)巨大變化,從以往的人物傳記變?yōu)樾侣?,命題者在立足考綱的基礎上守正出新,給考生帶了巨大挑戰(zhàn)。命題者采用了“新聞調查+非連續(xù)性文本”這種考查方式,也就是關注社會熱點新聞,一個話題,兩則材料。
2017考試大綱,在實用類文本閱讀部分對文體的表述是“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順序有了一個調整,那就是以前排列第二的“新聞”變成了排列第一,以前排列第一的“傳記”變成了排列第二。這似乎給我們一種暗示,“新聞”的地位相當于過去“傳記”的地位,以后的實用類文本有可能主要考察新聞。
在今后復習中應該全面突出重點,人物傳記不可置之不理,也不可只訓練單純的新聞。因為考查新聞也有一個弱點,就是不便切合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這個要求,一般的新聞材料沒有“人”只有“事”,不是很有利于“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我們應該注意到,命題者的思路在逐漸成熟后,會去積極凸顯文本的人文價值和時代精神,也就是可能把新聞和人物訪談結合起來考查,這可能是一種趨勢,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三、 文言文
2017年全國2卷語文試卷雖然相比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文言文題型還是很穩(wěn)定,延續(xù)了2015和2016年題型。依然遵循從正史中選材的命題思路,今年選擇視角轉向《漢書》,選擇了《后漢書·趙憙傳》,問題設置與2015、2016相當,依然考查文言斷句、文化常識、文意理解、文言翻譯。難度適中,只要學生平時多積累、復習,還是很容易把握的。
第11題古代文化常識,稍有難度,但“下車”、“收考”、“車駕”、“京師”這四個詞語中“下車”、“京師”在《張衡傳》里就學過,“車駕”2015年全國2卷就考過,“車駕游幸”,可見,學生一定要注意積累和總結,多關注真題。第13題翻譯題,其中“枉”、“輒”、“歲”都是學生積累過的詞語,所以只要翻譯時注意倒裝、省略就可以做到準確無誤。
看來,高考涉及的考點在我們平時學習中都有所體現(xiàn),考試只是換了文本內容,落腳點仍然是課本,所以2018年文言文復習依然要認真研究考綱以及考試說明,夯實基礎,回歸課本,注重遷移,穩(wěn)扎穩(wěn)打,學生定會有不俗的表現(xiàn)。
四、 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與以往有巨大的變化,給了一個拼盤式的材料,讓學生自選,這個有點兒像是去超市,考生至少要選兩樣,難度加大了。這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變形,只不過這個任務驅動和以往的不同,以往是有一個社會現(xiàn)象,問考生有哪些看法?,F(xiàn)在是要綜合論述,容易寫成沒有統(tǒng)一主題的作文??忌枰x兩個或者三個,必須從中概括出一個大主題,比如說你選一和五,寫人要自強。這就是作文的難點。
超市式、拼盤式作文難。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前呼后應,廣泛的占有材料比闡述觀點更重要,區(qū)分度更高。而如果能超越感性材料,做出深刻的理性分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則難上加難矣。
從對試卷的分析和備考策略來看,不難得出,靠反復機械簡單訓練獲得高分、應對考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形勢、新挑戰(zhàn)下的語文老師又該怎么做呢?我認為,還是應該讓語文回歸語文,回歸傳統(tǒng),回歸能力,并樹立起大語文觀,唯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yǎng),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立于不敗之地。這就要求每位語文老師務必認真研讀大綱,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和表達,要求學生能夠用心咀嚼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經典作品,加強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廣闊的文化視野和胸懷天下的人文情懷來關照學生的生命,引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高考,任重而道遠!
作者簡介:安莉娜,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寧夏六盤山高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