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云??
摘要:高中課程比較繁雜,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高中生物包含了許多重要概念,可以說這一課程是建立在一連串的概念知識之上而形成自己的課程結構的,生物中的概念是指對生物體相關特點的描述總結,通過這些描述與總結我們可以對高中生物課程中的知識本質了解得更加深刻,因為這些概念非常具體,加上課本中又有很多這樣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微課恰好適應這一教學的要求以及目標。
關鍵詞:微課;重要概念;高中生物
一、 引言
高中生物課程中的重要概念指對學生掌握主干知識、重難點章節(jié)具有關鍵作用的名詞或術語,如“同源染色體”“基因頻率”“測交”等等,我們可以看到諸如此類的概念不在少數,學生理解并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當根據這一現(xiàn)實情況對教學策略做出一定的調整與改變,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微課能夠幫助教師做好高中生物的教學工作,它主要是利用內容不多,但是非常具體的教學視頻來使學生掌握教學概念,促進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
二、 高中生物對學生在掌握重要概念方面的要求以及這一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
高中生是否掌握了高中生物知識有很多方面的體現(xiàn),首先,學生應當從概念的字面意思出發(fā)理解并記憶相關的關鍵詞與其中的關聯(lián)關系,這是掌握高中生物課程知識的基礎。學生尤其要關注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模糊詞,因為這些詞語是在程度上與范圍上對特定的概念做出了詳細的界定,一旦越過這樣的規(guī)定界限,概念的實質會發(fā)生非常巨大的變化,可能也就不再是它本身了;其次,生物概念都有著自身的內在含義,這些內在含義表現(xiàn)出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點與屬性,比如說生命的本質屬性就是細胞的產生、成長與凋亡,學生應該對這一本質特征有所了解,不把生命的表現(xiàn)(有活力、有成長的變化)作為對生命的全部認識。另外生物概念還有自身的外延,即屬于這一概念的范圍、具有這一概念的特點的一些事物,比如,可以稱之為生命的事物有動物與植物,學生還應該完整地知道一個生物概念它所包括的內涵以及外延,靈活應對生物概念在世界的認識中的應用;最后,學生還應該對生物概念擁有一種理性的認識,即是說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應當保持著一種客觀、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以及屬性,但是這種認識還需要借助于對事物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的感性體會,比如,學生對老師在課堂上呈現(xiàn)的蛋白質的合成以及運輸過程的動畫觀察,形成了對蛋白質的產生過程的直觀感受,認識到蛋白質的形成需要肽的參與,在它的形成過程中有肽鍵的形成,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才可能對蛋白質形成一種理性的認識,即它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它的基本組成單位叫做氨基酸。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高中生物課程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以及教學任務的艱巨,大多數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生物知識講解的時候都只做到了對知識的表面意思做出復述,而忽略了教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以及應用,更加沒有讓學生去感受知識所描述的畫面,知識的學習十分枯燥,教學效果也不容樂觀,因此非常有必要對這種情況做出一定的改善,下面主要介紹如何利用微課教學來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果。
三、 改善高中生物教學的狀況的有效措施
微課之所以能夠對目前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具體而且效率高的特點,它對知識點的講解非常詳盡,在每一個知識點上都具有一定的深度,這能夠使學生對知識點理解透徹,微課現(xiàn)在很受歡迎,高中生物教學也應該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下面就主要介紹怎樣有效利用微課來進行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具體來講,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 利用微課為各種能力以及水平的學生提供增加自身學習生物知識能力的機會
前面已經說過,微課在時間與空間方面都不受到限制,這為教師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了平臺,并且不用考慮教學時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這一優(yōu)勢,制訂周密的微課教學計劃,從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前的準備、課程學習時的聽講以及學習課程之后的知識鞏固出發(fā),針對不同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注意對課程中的難點以及重點的考慮,打造出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具有不同深度的知識的課堂,比如,在講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把學生帶入到光合作用發(fā)生的環(huán)境中去的視頻,通過技術處理,呈現(xiàn)出一株植物從幼苗一天天長成為堅挺的植物的整個過程,然后還要準備一節(jié)微課,通過實驗的方式,檢測植物在光合作用進行時產生的物質(分別為糖類以及氨基酸),最后再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同學們去觀察身邊的植物是怎樣進行光合作用的,通過多種內容的微課設置,可以使同學們根據自身的情況反復學習與鞏固課程知識。
(二) 通過微課進行主題明確的知識教學,對實驗過程進行細致地呈現(xiàn)
在使用微課來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進行輔助時,務必要做到在微課中表達的內容要有明確的主題性,切記雜亂無章,比如在制作光合作用相關的微課時,要么就對光合作用的條件進行深入地分析,要么就對這一過程的產物進行詳細的解讀,千萬不能一鍋燉,主題太多會影響微課的質量,也會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導致“全都會一點,就是不精通”,再者說,這樣子做就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沒有多大區(qū)別了,微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與價值,還需要注意利用微課視頻對實驗性的生物概念進行完整地呈現(xiàn),使學生在完成實驗操作時有依有據,比如,通過視頻來探究種子發(fā)芽的必要性條件。
四、 結束語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課堂內容非常的冗雜,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教學的針對性與效果都不明顯,再加上高中的生物課程本來就具有很多不容易記憶的東西,教學效果更加不容樂觀,而利用微課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因為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為同學們提供選擇性地學習與鞏固的機會,教學內容簡單詳細,能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與能力查缺補漏,自主學習,提高自己在重要概念上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安慶.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5,(28):75-76.
[2]李艷.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初探[J].教育,2016,(7):00227.
[3]肖義佳.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J].教育,2016,(10):00092.
[4]郭雄平.淺談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5).
作者簡介:
朱巧云,河南省許昌市,許昌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