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門語言的學習,勢必要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小學生要想學好英語,同樣也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閱讀不僅要注重數(shù)量,還要注重質(zhì)量。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質(zhì)量。同時在閱讀中學生還能獲得大量的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這對學生擴展英語詞匯量,提高聽說寫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務(wù)必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通過多年的實際教學,本人將從閱讀的前中后三個階段來談一下自己的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教育的最高水平,應(yīng)該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它的實踐性很強。我們需要通過它來進行日常交際。日常的語言交際也需要通過閱讀來擴展。閱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提高他們平時日常英語學習中聽、說、寫的能力。教師的任務(wù)就是使他們學會閱讀,提高閱讀的能力,進而進行更高質(zhì)量的閱讀。下面本人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wù)劷虒W策略。
一、 閱讀前的課前導入
閱讀前的課前導入雖然不起眼,但是也是很重要的。通過這個課前導入,學生會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并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才會得到提高。所以說教師很有必要做好課前導入的工作。
首先在閱讀前我們是對文章一無所知的。尤其是當我們看到的是一堆我們平時并不是很熟悉的字母湊成的一篇文章,可能我們的大腦是比較反感的。教師如果在這時給學生補充一些背景知識,就會大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年紀還比較小,她們對新鮮的事物還比較感興趣。利用這一點,教師在課前就需要對文章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調(diào)查出來,并展示給學生。這樣一來,在學生了解了一些大概的背景之后,就會對文章描述的內(nèi)容非常感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之后,他們的閱讀的專注力會大大地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
其實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聯(lián)想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習源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通常情況下,學生先是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到一些興趣,而后才會去學習,去了解這些生活中的事物。當學生閱讀的文章與生活實際相關(guān)聯(lián)時,教室可以準備一些與文章相關(guān)的圖片或者歌曲之類的比較藝術(shù)化的東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集中之后,學生就可以進行更好的閱讀了。
最后英語閱讀不同于中文閱讀。文章中的單詞不一定學生都認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閱讀的難度就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就降低了。所以說,教師要適當?shù)卦O(shè)計閱讀梯度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或圖片介紹來幫助學生理解生詞。另一方面,教師可引導學生預測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適當引導,學生的閱讀難度就降低了,閱讀興趣就提高了。
二、 閱讀時的知識積累
閱讀的過程就是知識積累的過程。學生只有高效率的閱讀,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教師就要教授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一般情況下閱讀分為三大步。第一步,粗讀感知大意。學生在經(jīng)過粗略的閱讀之后,就會了解文章的大意。就算文中有部分生詞,這并不影響學生對大意的獲取。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都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邏輯。在感知大意之后,學生可以通過推測來判斷句中生詞何意。這是做好英語閱讀的必要步驟。
第二步,精讀理解細節(jié)。在第一步的粗讀之后,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文章的大意。這時學生再通過精細的閱讀,推測文中生詞的意思,并理解文章細節(jié)。如果遇到實在不能推測出來的生詞,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來獲取意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與詞組,并掌握一定的閱讀規(guī)律。第三步,重讀理解難點?!皶x百遍,其義自見?!敝形纳星胰绱?,英文更不例外。有些句子的構(gòu)成比較復雜,學生一時難以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來理解這個句子。重讀之后,學生就能對文章的意思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三、 閱讀后的鞏固運用
如果一味地進行閱讀,而不進行鞏固和運用的話,那么這樣的閱讀是無效的。對于有的文章,學生可能只閱讀一次,當時對閱讀中的積累印象會很深刻,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只有經(jīng)過鞏固與運用,學生才能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在鞏固與運用之中,學生也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說和寫的能力。閱讀后的鞏固與應(yīng)用通常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拓展閱讀,加深記憶。在閱讀之后進行一定的拓展閱讀,無疑加深了學生腦海中對原本閱讀積累知識的記憶。同時,這也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在寫到相關(guān)話題的文章時,學生就會有很多的了解,下筆也就不難了。第二種方式是演讀培養(yǎng)能力。將閱讀過的文章通過表演的方式復述出來,難度還是比較高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章大意進行復述或表演出來,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閱讀的記憶,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語言應(yīng)用的能力。第三種方式是研讀培養(yǎng)習慣。閱讀是為了表達,表達需要閱讀。在閱讀之后進行相關(guān)的文章練習是閱讀最好的鞏固方式。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wù),讓學生進行閱讀之后寫一寫相關(guān)的文章。這樣讀與寫的相互促進,長此以往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夠,學習興趣還需要激發(fā)。教師需要把握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長此以往,學生才能進行更高層次的閱讀,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劉電芝.學習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黃紅蓮,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莒溪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