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MI理論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打破了傳統單一理論指導的教學模式,從多種智能的角度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yǎng),既提高了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的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MI理論,大學英語,視聽說,多元智能
一、 引言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側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課程。在傳統的視聽說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借助音頻、視頻等材料,通過播放、問答、講解的形式完成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一些聽說能力較弱的學生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多是處于被動聽,被動記,被動回答的狀態(tài)中。有時還會因為無法回答教材中的問題,或是回答得不理想,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二、 MI理論的內涵
MI理論即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由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力結構》中首次提出的。加德納教授認為人的智能因素包括以下九個方面: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jié)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一個正常的人或多或少都擁有這九種智能,而這九種智能并不是獨立存在的。由于各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發(fā)揮的程度不同,各種智能組合方式的不同使得每一個獨立個體在行為方式,思考問題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來的特點各不相同。加德納認為每一種智能都有可培養(yǎng)性。因此將多元智能理論與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相結合,可以多方面地培養(yǎng)學生各項智能,使之達到更高的水平。本文主要選取前七種智能與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相結合并進行分析。
三、 MI理論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
1. 語言智能的培養(yǎng)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不同于其他英語教學的課程,它主要側重以聽說為主,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因此語言智能的培養(yǎng)是該門課程的主要內容。為了避免傳統課堂中教師“廣播式”教學,教師應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策劃者。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設計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使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從聽、說、讀、寫等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智能。
2. 數學邏輯智能培養(yǎng)
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中,想要更好地完成教材中所設置的各種問題,學生需要對聽到和看到的信息進行邏輯分析與判斷,規(guī)避題設中的各種障礙,理清其中的因果關系,進而完成各種題目的回答。因此在視聽說教學中,在聽完一段音頻或是看完一段視頻后,教師不要急于與學生核對答案,分析對錯。應先讓大家將所聽或是所看到的內容進行復述。在復述的過程中,由于每個學生獲取的信息量不同,大家可以相互補充,教師也可以從旁提醒,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整篇內容的因果關系和邏輯順序,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邏輯智能。
3. 視覺空間智能的培養(yǎng)
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上,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視頻材料,這其中包括教材本身所設計的內容以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補充的課外材料,如原版的英文電影,紀錄片以及各種國外的視頻材料。與單調的音頻相比,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視頻材料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更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可以有針對性的選取視覺效果鮮明的視頻材料,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也達到了對視覺空間智能培養(yǎng)的目的。
4. 身體運動智能的培養(yǎng)
在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上,通過音頻和視頻材料對學生進行大量語言的輸入自然必不可少,但語言的輸出同樣更為重要。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我們不會希望學生如同機器一般只是僵硬地、毫無情感地去輸出一些語言符號,而忽略了語氣、表情、身體語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去模仿音頻與視頻材料中人物的語氣、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進而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智能。教師也可在教學中精心設置一些環(huán)節(jié):如英語短劇表演,電影原聲模仿等,也是鍛煉學生身體運動智能的有效方法。
5. 音樂節(jié)奏智能的培養(yǎng)
視頻與音頻中的背景音樂與英文歌曲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在視聽說課上的焦慮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材中的音樂與英文歌曲由于受到每個單元主題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適當為學生增加一些經典的或是當下比較流行的音樂,如《泰坦尼克號》的My Heart Will Go On, 《速度與激情7》的See You Again等。這些都是學生們比較熟悉的音樂,更易產生共鳴,進而實現培養(yǎng)學生音樂智能的目的。
6. 人際交往智能的培養(yǎng)
視聽說課程中每一個對話的設定本身就是現實中人際交往的真實場景,學生在聆聽與觀看的過程中其實就是潛移默化地對人際交往智能的培養(yǎng)。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根據每堂課的教學任務,設置不同的場景與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由學生自己根據場景或是話題設計具體的對話內容。圍繞設定好的話題進行語言組建的過程也是對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鍛煉。
7. 自我認識智能的培養(yǎng)
在視聽說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各項能力,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優(yōu)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的同時,多改善自己的不足。教師還應幫助學生了解在課堂上產生的各種情緒,如遇到問題時的緊張與焦慮等。教師還應多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其提高自信心,進而培養(yǎng)自我認識的能力。
四、 結論
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是從多方面對學生各項智能的培養(yǎng)。它打破了傳統單一目標的教學理論,使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立體化。學生在其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各種智能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Howard Gardner.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2]羅忠民.MI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意義[J].外語教學,2004,25(1):75-79.
[3]李進.探析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J].教育教學研究,2013,35(2):86-89.
作者簡介:王馳宇,講師,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