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萍
【摘要】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當前社會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音樂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對學生的聲樂能力密切關注。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自身的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能夠不斷進行先進音樂教學理念的學習,并且要能夠?qū)⒅虻刂埔说倪\用于自身的實際教學之中。在眾多提升學生聲樂演唱能力的教學策略中,本人最為推薦的是教導學生在進行聲樂演唱過程中靈活運用情緒的教學策略,這是因為相較于其他類型的教學方法,此類教學方法最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學習,且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率和質(zhì)量。本人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在小學階段有效提升學生在聲樂演唱中靈活運用情緒的能力闡述自身的觀點,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聲樂演唱;情緒運用;學習質(zhì)量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在自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在聲樂演唱中利用情緒的能力,對學生的聲樂演唱質(zhì)量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學思路: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情緒教學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師可以以情緒教學為引,提升學生的聲樂演唱情感表達技巧;最后,教師可以借助情緒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一、有效借助情緒教學,提升學生對聲樂作品的理解程度
為了有效提升自身班級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情緒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情緒的輔助下深層次理解所接觸的聲樂作品。只有當學生對相關的聲樂作品產(chǎn)生足夠的理解之后,學生才能夠在自身的演唱過程中融入真切的情感,并促使自身的聲樂演奏質(zhì)量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了有效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進行聲樂作品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qū)β晿纷髌愤M行肢解,逐步帶領學生進行作品節(jié)奏、速度、力度、風格等因素的分析。學生通過逐步分析學習之后,就能夠逐步感受到聲樂作品中所融入作者的情緒的不斷變化,并且在抓住作者情緒變化的過程中加深自身對相關作品的理解程度。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相關的內(nèi)容時,為了促使自身班級的學生能夠?qū)ψ髡咴诟枨兴那榫w進行準確的把握,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思路:在課堂的開始階段,我首先帶領學生進行整首歌曲的聆聽,并要求學生結(jié)合歌曲的旋律闡述作者的主要情緒,學生通過聆聽和分析之后得出結(jié)論,是反抗。緊接著,我對整個首歌進行拆解,讓學生進行一段一段的分析。在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段落的曲風和節(jié)奏以后,學生能夠加深對作品情緒的理解程度,從而了解到這首歌曲中包含了作者對民眾喚醒的情緒,對祖國未來包含期望的情緒等。由此,學生通過對這首歌曲的情緒進行準確的把握后,就能夠在自身的聲樂演唱過程中進行作品內(nèi)涵的準確表現(xiàn),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唱質(zhì)量。
二、以情緒教學為引,提升學生的聲樂演唱質(zhì)量
之所以絕大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不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奏質(zhì)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情緒不能夠做到準確的把握。這是因為一首歌曲中可以融入作者的多種情緒,而作者可以采用不同的節(jié)奏來表達不同的情緒。只有當學生對整首歌曲的情緒都能夠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以后,學生才能夠真正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奏質(zhì)量,并能夠通過聲樂演奏和作者產(chǎn)生靈魂上的共鳴,并給聽眾以美的享受。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僅通過課堂的聲樂作品分析是不夠的,還需要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將自身所聽到的聲樂作品和生活經(jīng)歷相結(jié)合。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把握聲樂作品的情緒,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唱質(zhì)量。
例如我在自身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聲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緒,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在進行聲樂作品的教學之前,我首先會給學生提供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引導學生通過我提供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自身的角色帶入,并闡述自身如果在這樣的背景下會產(chǎn)生何種情緒和心境。當學生都回答完畢和總結(jié)完畢之后,我再帶領學生進行音樂的聆聽,并逐步向?qū)W生分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緒以及向?qū)W生闡述情緒的匹配度。通過此類教學模式,學生能夠逐步準確把握作品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緒,從而能夠有效提升自身對聲樂作品的理解程度,繼而能夠提升自身聲樂作品演唱的質(zhì)量。
三、有效結(jié)合情緒的引入,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最終教學目的還是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而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最大限度地了解聲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緒,以及出現(xiàn)這些情緒的原因。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尊重作品,向作者致敬的同時有效提升自身的演奏質(zhì)量。由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對聲樂作品情緒的解讀教學,讓學生和作品產(chǎn)生共鳴以后化被動音樂學習狀態(tài)為主動音樂學習狀態(tài),促使自身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在此過程中不斷獲得提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音樂教師要能夠意識到情緒在學生聲樂演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作品情緒的理解,而且要重視學生自身在聲樂作品演奏中表達自身情緒能力的提升。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真正在音樂道路上走得扎實并走得遠。
【參考文獻】
[1] 付璇, 游曉.試論聲樂演唱中情緒的應用[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6):109-109.
[2] 鐘巧珍.基于聲樂演唱中情緒的應用研究[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1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