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東漢學問家鄭玄在《詩譜序》中說過“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币馑际亲鍪虑橐プ∈挛锏年P鍵,以帶動其他環(huán)節(jié)。北宋文學家蘇轍也說過“主大計者,必執(zhí)簡以御繁?!比绾稳∩?,精選教學目標,展開歡樂扎實的學本課堂這個問題,在名師演繹下變得靈動而立體。
關鍵詞:學本課堂;語用;實踐;高效
學本課堂,是簡約靈動,洋溢著熱情,思維火花碰撞的課堂,它像一根強勁有力的枝蔓,已經(jīng)在許多小學語文老師的心中扎根、發(fā)芽……孩子們就是這枝蔓上的一朵朵花蕾,需要悉心輸送營養(yǎng),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收獲豐碩的果實。
學本課堂是基于教學實踐中的理念。語文課,離不開濃濃的語文味。孫特及其他幾位專家老師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向我們展示了學本課堂的涵義。
一、 執(zhí)簡御繁定目標
孫特和劉莉校長的這兩堂課,都是教學目標明確,訓練得十分扎實有效。課堂上,書聲瑯瑯,朗讀訓練、寫字訓練、語用實踐訓練到位,孩子們又學習得特別快樂!
孫特執(zhí)教的《尊嚴》一課,精簡教學目標,把哈默與杰克遜老人的對話朗讀感悟作為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對話朗讀教學之前,孫特把“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外貌、動作描寫的詞語分成兩組,一組描寫的是逃難人,一組描繪的是哈默。我沒有讀過課文,分組出示詞語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心想:難道哈默與其他逃難者不同嗎?直到后面的對話朗讀教學我才知道,這果然是孫特精心設計,為下文制造懸念,為更好地了解人物個性,讀好人物對話作鋪墊的。
教師沒有把過多時間花在導入上,在對人物形象進行簡要地渲染后,便直奔主題,讓學生瀏覽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問道:“除了動作、外貌之外,課文的著力點還放在哪兒?”學生異口同聲說是“語言”。孫特便因勢利導,讓孩子們畫出哈默與杰克遜大叔的語言,看看文章寫了幾處?教學的高潮便來了。孫特抓住“尊嚴”一詞,讓孩子們在讀中悟,悟中讀。
劉莉老師教學《會睡覺的植物》一課時,把言語訓練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了解了三葉草、蒲公英花、胡蘿卜花的睡覺姿勢后,老師讓孩子們戴上頭飾上講臺來演一演,這不僅激發(fā)孩子們說的欲望,也鍛煉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尤其是課外拓展的說一說“我是( ),( )(什么時候),我的葉子就會( ),表明我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睂W生戴上頭飾,加上動作,介紹自己睡覺的樣子。這樣的設計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接著,教師出示了睡蓮、合歡樹。學生又說又演,開心極了!
二、 讀情品味重感悟
學本課堂,重語用實踐,也重視朗讀感悟。古語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說的就是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孫特執(zhí)教的《尊嚴》一課,以朗讀感悟哈默與杰克遜老人的對話為主,體會哈默的尊嚴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孫特在指導朗讀之前,說道:“語言對人物描寫非常重要,請讀一讀,品一品,把體會和同桌交流一下?!睂W生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哈默不止是個努力的人,勤奮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接著,孫特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朗讀來告訴我們哈默的尊嚴在哪里。孫特先出示了哈默的三句話:
“先生,吃您這么多東西,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p>
“不,我現(xiàn)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p>
在指名學生朗讀時,教師進行及時的反饋,“此時的哈默又累又餓,聲音能讀得這么響嗎?”“哪些地方讀的時候要注意呢?從否定詞、感嘆號能看出語氣堅決。”在孫特的指導朗讀和示范朗讀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質(zhì)的飛躍。接著教師又出示了杰克遜大叔的話,請孩子上臺演一演對話。演之前告訴孩子們:“要演好,就要把哈默和杰克遜大叔的對話記好?!蔽蚁嘈?,哈默的尊嚴已經(jīng)在孩子們的朗讀中刻入心里了。
劉老師在執(zhí)教《會睡覺的植物》一課時,指導孩子們加上動作來朗讀課文,這不僅讓孩子們集中了注意力,手腦并用檢查了他們的理解能力,也幫助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如在教學“三葉草”“蒲公英花”和“胡蘿卜花”時,劉老師說:“孩子們,植物睡覺的樣子各不相同。請你們用朗讀把它們的樣子讀出來?!焙⒆觽?,沉浸在植物們的世界里。教師的點評更是富有童趣:“折疊起來,變溫暖變?nèi)岷?,就像人閉上了眼睛。”課堂上,劉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讀,一起做著動作,真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只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搞扎實,才能激發(fā)起學生愛學語文的熱忱。所以語文教學中要從“讀”出發(fā),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三、 悟效習法重實踐
學本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學習為重,著眼于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接近自然,放飛孩子的天性。低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是學習方法、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
《會睡覺的植物》是一篇非常簡短的美文。劉老師的詞語導入特別有新意,在教學“折疊”“展開”“合攏”“低垂”等詞語時,劉老師說:“同學們,我們來玩?zhèn)€小游戲好不好?”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也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接著,劉老師用手做折疊的動作,走進孩子們中,讓孩子們猜猜,這是黑板上的哪個詞語?許多小朋友異口同聲:“折疊?!眲⒗蠋煕]有通過講解讓孩子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是孩子們通過做動作這個小游戲已經(jīng)將它深深地扎根心中。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小手高舉,小眼放光,躍躍欲試。不一會兒,小朋友們都能舉一反三,將“展開”“合攏”“低垂”等動詞演繹得淋漓盡致。第二關,劉老師讓孩子玩了一個叫“詞語寶寶送回家”的游戲。教師利用板貼分別出示“爸爸”“小熊”“小朋友”三個人物,并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三個調(diào)皮的小朋友不肯回家,只有看圖才能送對哦。”教師由圖片到詞語,再到句式訓練,讓孩子們說一說小熊在哪里休息?爸爸在哪里工作?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為下面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
潤物無聲,卻又精彩紛呈,讓我們在學本課堂下,簡約教學目標,構(gòu)建扎實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巖.論小學生寫作的指導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竇霞.小學活動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常州市新北區(qū)新橋中心小學 任麗芳.換一種作文教學評價的思維方式[N].江蘇教育報,2010.
作者簡介:
陳櫻株,江蘇省蘇州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包橋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