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明確閱讀教學目標,推廣閱讀的主題思想。文章基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主要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guān)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的課堂閱讀應以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為核心,要讓學生對閱讀有自己的認知和體系,做到學以致用。同時,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準確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
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 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閱讀中,大部分老師都采用“一人講”的教條模式,就是在整堂課中,老師根據(jù)課本固有的教學內(nèi)容按部就班地給學生講完就結(jié)束,剩下的時間基本上要靠學生自己學習和消化。由此造成了大量學生難以消化所學內(nèi)容甚至造成了學生厭學的行為。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學好課內(nèi)知識,更難以形成師生之間的默契。這種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讓學生的思維和興趣難以提高,嚴重降低了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
(二) 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感受,過分強調(diào)同一性。有時候,教師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其會給每個問題設置一個標準的答案。當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一樣時,教師會判定該學生的答案是錯誤的。這種教學模式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長此發(fā)展下去,學生的思想上產(chǎn)生了懶惰,他們不愿意去主動思考,也不愿意探索不同的答案,因此,在語文閱讀中,學生無法獲得個性化的感受。
(三) 語文閱讀教學缺乏針對性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往往先讓學生預覽課文,接著學生一個段落接著一個段落地分析整篇課文,甚至會詳細到分析段落中的句子、詞語等。此時,一篇完整的文本被分解成若干個小知識點。這樣一來,整節(jié)課堂上學生只是分析段落、句子和詞語,他們并沒有深入到文本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毫無針對性,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解的知識。
二、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目光放在了語文閱讀教學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并不一致。對于高中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領(lǐng)悟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 豐富學生的閱讀面,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欲,然而在語文課堂上,他們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開展課外閱讀是至關(guān)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課外閱讀既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面。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其要合理地開展閱讀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當學生真正進入到文本中,那么學生的情感體驗會日益增強。同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fā),選擇合適的讀物,將一些優(yōu)秀的閱讀作品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當然,教師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與語文課文相關(guān)的書籍,強化學生對語文課文的認識。由于高中生還未完全掌握閱讀方法,教師要教授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保證閱讀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二) 開展小組討論活動,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具有針對性的討論活動,使學生圍繞著某一話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分級討論、同座討論。不同的討論方式,推動了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教師要將語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密切結(jié)合起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時,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選擇好的議題,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以及開展討論活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討論中,了解到學生的參與程度,督促學生快速完成討論活動。另外,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討論活動,當學生取得小小的進步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和鼓勵。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整節(jié)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這篇課文時,本篇課文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法,同時,還用到了很多的意象,意象中寄寓了豐富的情感。為了能夠讓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和詩人的深情,理解詩人的情感,此時,教師要組織討論活動。本次討論的主題詩歌中的意象,學生要抓住“柳”這一意象進行重點分析。通過討論活動便于學生在學習中深入把握意象,還加深了學生對本詩的理解。小組討論活動的運用,活躍了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整節(jié)閱讀課堂氛圍不再是死氣沉沉的,學生真正融入了閱讀教學中,他們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三) 推進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推進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激發(fā)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教師要將側(cè)重點放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上,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閱讀活動中,自主探究知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下,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他們會主動閱讀文本,主動查找資料,主動與其他學科交流意見,長此發(fā)展下去,學生會形成獨特的想法。另外,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能力的平臺,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一來,放大了語文學科的魅力,激發(fā)起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本文與一般新聞相比獨特的敘述角度。通過閱讀這篇文本,學生感受到新聞文本的特色,能夠體會作者的強烈感情和本文的寫作意圖。他們不再覺得閱讀課文是枯燥無味的,能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三、 總結(jié)
總而言之,教師要站在整體的立場上,認識到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本質(zhì)上來講,閱讀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嚴格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中的理念,積極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保證閱讀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任婷婷.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的優(yōu)化設計[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02).
[2]祝清娟.高中語文課堂情境教學優(yōu)化設計探析[J].新課程(下),2014,(12).
[3]龍衛(wèi)紅.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6).
作者簡介:
鄭怡聞,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市中實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