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梅
摘要:高中階段的信息課程教學,主要采用系統(tǒng)分析的項目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本文根據(jù)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課堂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探索此教學法的應用步驟,淺談其中的教學關鍵,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項目教學;高中;信息課堂;教學探索
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更新,使信息技術逐漸成為各領域生產(chǎn)不可或缺部分。因此,教育行業(yè)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改良,讓學生多從技術實踐中培養(yǎng)相應的知識技能,這也是施行項目教學法最主要的目的。
一、 高中信息課堂教學中項目教學可行性分析
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以學生重視或接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施行項目教學法過程中,不斷讓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精簡、有效,同時還能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一) 適用于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內(nèi)容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將信息技術內(nèi)容簡單介紹后,以任務或者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思考。采用此教學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產(chǎn)生深入探究興趣,為更高階段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由此可知,這個基礎必須堅實、穩(wěn)固,教師要將信息技術的背景、技術理念向?qū)W生充分表述,結合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及興趣,把握信息技術教授的深度和廣度。除了理論知識的教授外,還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熟悉,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是將知識分割成多個小模塊,雖然學生容易理解,但是卻讓每個模塊的知識點相對單一,無法集中運用。這種類似完成任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上機實踐中不知如何下手,嚴重缺乏綜合應用能力。但是采用項目教學法則可以將多個模塊的內(nèi)容以明確主線串聯(lián),學生在深入思考及問題解決過程中,有效地將各小模塊知識點綜合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 更加貼近學生特性
高中生在智力水平、自我管控方面比初中生上升了一個層次,比初中階段有明顯提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具備活躍思維度、較強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專注某件事時更加獨立自主,也能夠自覺面對并克服各種困難。尤其是理科學生,其思維方式具備一定邏輯性,解決問題前會制定解決方案、策略等,讓解答過程更符合邏輯條理性。當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能在學習期間自主掌控任務、學習過程、學習目標,充分發(fā)揮其課堂主體的效用。而教師作為引導和管控的關鍵,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管控著整個課堂探討活動走向,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二、 項目教學法在信息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要明晰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步驟,本文以高一信息技術《圖文混排》一課為例,筆者將項目教學法融入此課教學過程中,詳細闡述教學步驟和技巧。
(1)確定課堂教學重點
在《圖文混排》一課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確定教學重點。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晰初中學習的WPS電子排版部分和高中Word文字處理存在的差異性,開發(fā)更多的圖文混排功能。在確定教學重點時,教師不能過分追求新奇的教學手段,避免出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與當下科技發(fā)展不符的現(xiàn)象。教師選擇的內(nèi)容必須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這樣才能在師生之間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充分融入項目教學中。比如在此課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常用的論文或作文電子寫作入手,讓學生嘗試WPS和Word兩種不同的排版方法,查看兩者區(qū)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在確定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當中,還要將每個小模塊的知識點用主線連接,讓其具有整體性。因為《圖文混排》不僅僅是Word格式,還有Excel及PPT等方式。在教學時,教師將不同格式的圖文排版區(qū)分開來,然后用共享的“排版”作為小模塊的串聯(lián)線。在項目教學法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讓各部分知識融會貫通,構建成一個完整的信息技術整體,提高自身綜合應用能力。
(二) 結合學生綜合能力制訂教學計劃
在確定課程教學重點后,就可以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采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班級中學生分成多個學習項目小組。在學習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過程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計劃要全面。計劃最好是讓每個學習小組自行制訂,教師提出相應的要求,學生按照此要求設置。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每位成員必須參與到其中,集思廣益,盡可能考慮到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每個細節(jié)及影響項目順利實施的因素,并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推動學習計劃的順利實施。項目計劃的制定要進行綜合考慮,最好將計劃設定為階梯式,讓每位學生都能從中汲取相關知識技能。然后是將制訂的學習計劃全面落實。有完善的學習計劃后,還要嚴格執(zhí)行,才能提高學習效果。組長必須了解組內(nèi)每位同學的興趣愛好、特長、知識水平,這樣才能分配適宜的學習任務。在分配好學習任務后,還要限定完成任務時間,促使每位組員都能盡可能完成對知識的深入挖掘。最后是嚴格監(jiān)督小組成員完成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避免出現(xiàn)相互推諉現(xiàn)象發(fā)生。比如在《圖文混排》教學中,某個小組長讓組內(nèi)五位成員分別完成難易程度不同的圖文混排作品,并結合成員知識水平、動手操作能力規(guī)定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考核標準檢驗學習效果,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項目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使整個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三) 全面評估教學過程
教師要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評估檢測的成績作為考查標準。在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班級中成績較好或者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組成項目評估小組,讓評估小組采用最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方式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考核評估。評估的方式和標準需要與教師共同商討后決定,這樣才能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評估時,要對每位組員的作品做出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等全面評估,具體指出作品的優(yōu)劣。在評估完成后,教師還要監(jiān)督學生及時對不足之處進行修改完善,讓作品達到完美狀態(tài)。比如某位學生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圖像、藝術字時存在排版混亂且色彩搭配不合理的現(xiàn)象,教師為其指出后學生立即修改,讓圖文混排簡潔、舒適。在此次課程教授完成后,為檢驗此教學方式是否有效,可以讓學生寫出項目完成過程中的感悟與收獲。endprint
三、 基于項目教學法的信息課堂教學關鍵
(一) 注重學生之間的分工和協(xié)調(diào)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注重項目小組學習時的分工,讓小組每位成員都參與到學習計劃當中,集眾人之力,完善教學計劃,提高小組任務完成質(zhì)量。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職能分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習成效。并且由于分工合作是采用協(xié)作方式,在組內(nèi)職責分配時需要遵循取長補短的原則,讓每位組員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成員之間合理搭配,項目小組人數(shù)一般控制在5~7人左右。在任務分配時需要學習好的帶學習基礎較差的組員,要智慧型的也要外交型的,集眾家之優(yōu)勢,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組長在分配任務時還要讓每位組員明確自身職責。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解決問題方法分享出來,為學生預留足夠的空間、時間,讓其分工協(xié)調(diào)、探討思考和評鑒等活動。同時還要對“奇葩”思維學生給予足夠關注,充分肯定,尊重每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都能提升自己。
(二) 教學前透析教材內(nèi)容,合理統(tǒng)籌重組
當然,由于信息技術教材編著時間較長或者版本老舊等原因,其中存在錯漏、陳舊、不符合當下的知識技術。教師需要時刻關注此類研究成果,將其中不合理內(nèi)容摒除,以學生生活實際案例或容易理解的知識豐富課堂項目教學。
(三) 進一步擴大項目教育空間和時間
信息技術的項目教學不限于課堂中,還可以利用各類學習交流平臺軟件在課后為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充分吸收所傳授知識。在進一步擴大項目教學空間時,教師不能強制干預學生,要采用鼓勵政策完成教學項目。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習中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不斷創(chuàng)新或采用多途徑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在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中信息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動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慮,讓項目學習方式發(fā)揮其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謝芳.基于項目教學法在高職ESP翻轉(zhuǎn)課堂的教學設計探索——以酒店英語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8):12.
[2] 李梅雪.項目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9):84-85.
[3] 萬宇寧.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應用日語專業(yè)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3,(04):1.
[4] 賈春雷.試論高中信息技術興趣小組中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實踐活動的探索與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07):1.
[5] 阮邡.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2,(22):7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