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蘭
摘 要: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chǔ)學科,更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也是提高學生識字、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中低年級的學生專注力較弱,容易分心。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是時下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都應思考的重要命題。本文將結(jié)合目前詞語教學存在問題,研究小學中低年級有效詞語教學方法,希望對教育者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小學中低年級 詞語教學 方法
一、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存在問題
1.詞語教學目標模糊
只有學生理解并掌握詞語的真正含義,才能利用詞語進行自我表達、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在詞語教學過程中,應將課本內(nèi)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jié)合,進而創(chuàng)造更好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對詞語本身的感情色彩和內(nèi)在含義有更深刻的認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僅有語文教學目標,而沒有明確的詞語教學目標。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詞語教學過程中,只是讓學生明白段意句意,甚至只是讓學生單純記憶詞語含義,缺乏對詞語內(nèi)在含義的探討。[1]
2.詞語教學大綱不明確
面對低年級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往往更重視對生詞、生字的學習和解讀,增加學生詞匯量;面對中年級學生,教師則會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完成生詞、生字教學;面對高年級學生,教師更側(cè)重學生理解課文深刻含義和詞語深刻內(nèi)涵。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教師采取的詞語教學方法也是不同的。由于缺少明確的教學大綱,很多教師運用了簡單被動的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義、積累運用等詞語教學方法。[2]
二、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詞語教學優(yōu)化方向
1.注重展現(xiàn)教學過程
在低年級的詞語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詞語情景體驗至關(guān)重要,教師可以增加多媒體技術(shù)在課堂的應用,幫助學生學習詞語的同時也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漢語時,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播放相關(guān)動畫、展示詞語卡片,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詞語的含義。而在中年級的詞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詞匯積累量,對詞語有進一步的理解。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一些,在完成生詞教學的同時還要進行詞語應用的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鑒賞審美能力以及遣詞造句能力,這也有助于學生掌握詞語的深刻含義。比如在進行《亡羊補牢》課程教學時,教師先給學生播放動畫視頻,再對課文的內(nèi)容及重點詞匯進行詳細講解。[3]
2.加強多樣化教學
在詞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適量預習任務,閱讀課文并圈畫重點字詞及生字生詞,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課文,帶領(lǐng)學生深入挖掘詞語內(nèi)涵,探討詞語使用語境,進而提高學生使用詞語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另外,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合理利用其它優(yōu)秀教學方法,如表演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等,都是值得考慮的選擇。例如,在進行《可貴的沉默》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噤聲的手勢或是“噓”的動作,讓學生安靜下來,進而感受“安靜”的含義,教師也可以通過“安靜”進一步向?qū)W生講解“沉默”含義。
三、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詞語教學方法
1.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往往會經(jīng)歷“由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三個過程,并且會多次重復,這是因為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有遞時性。小學語文教材字詞眾多,對于中低年級學生而言,要理解透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只要能夠知道字詞的大概意思便可,并不一定需要記下明確的解釋。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采取模糊意會法,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例如,在講解《半截蠟燭》中的“千鈞一發(fā)”時,學生可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大致將其理解為“情況緊急”,而在字典上的解釋則是“千鈞一發(fā),千鈞重物用一根頭發(fā)系著”。再通過深入課文內(nèi)容:二戰(zhàn)期間,傳遞情報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德國軍官巧妙周旋,最終得以保全情報站。在這樣緊迫的情境中,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詞語的含義以及課文的中心。
2.演示實驗法
演示實驗法能夠直觀地向?qū)W生展現(xiàn)詞語含義,在條件允許時,教師適當在課堂穿插實驗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學習詞語,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水漸漸地升高”中的“漸漸地”時,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石頭,然后一粒一粒地扔進裝有水的瓶子里,并且讓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由此可以學生領(lǐng)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4]
3.比較琢磨法
小學語文教材中一般是不會出現(xiàn)很深奧的字詞,但不乏運用精準、傳神的字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比較、琢磨課本中精妙之詞,體會其內(nèi)在含義。這樣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語感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及寫作能力。例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比較“壯士”和“戰(zhàn)士”的區(qū)別,再通過對課文的詳細講解,五位英雄在戰(zhàn)爭中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寧死不屈,義無反顧跳下數(shù)十丈深的懸崖。學生可以感受其崇高的愛國精神和堅貞不屈的名族氣節(jié),進一步感受“壯士”一詞中的豪邁與偉大。
4.互換教學法
通過替換課文中的字詞,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還能對新的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體會作者語言運用激發(fā)的精妙。有些字詞雖含義相近,但在某些方面也是各有特點,通過這樣的互換教學,也能讓學生更清楚不同近義詞之間的區(qū)別。例如,學生在寫春景時經(jīng)常運用“吐芽”一詞,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其換為“爆青”并引導他們探究它們的區(qū)別?!氨唷毕褚粓霰┯?,一匹烈馬,一頭猛虎,有龍翔九天的氣勢,是烈性的動態(tài)美;“吐芽”則像溫柔的一場春雨,是溫柔而緩慢的動態(tài)情景。學生深刻理解兩詞的含義及區(qū)別后,能在不同的語境下更準確的運用詞匯。
結(jié)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詞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位置,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核心語文素養(yǎng),就要全面加強小學語文詞語教學。雖然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詞語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學細節(jié)上仍存在不足之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提升個人教學素養(yǎng)及教學水平,尋找更好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詞語,進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將來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尹文艷.讓詞語教學妙趣橫生——小學低年級語文詞語教學初探[J].作文教學研究,2016,(3):80-81.
[2]謝金鳳.低年級詞語教學的幾種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2,(8):176-177.
[3]張小燕.低年級詞語教學方法舉隅[J].小學語文教學,2015,(17):26-27.
[4]舒明.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詞語教學的有效性[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13(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