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慶
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提升的關(guān)鍵。尤其是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更是明確指出了閱讀的教育重點和方向。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注重課堂閱讀氛圍的構(gòu)建,提倡質(zhì)疑,感悟閱讀,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提升閱讀興趣、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本文簡單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幾點創(chuàng)新探索,拋磚引玉。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對策探究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基礎,是學生情感活躍、思維整合的開始,也是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與運用的過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在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一線教師都在不斷地學習課改理念,武裝頭腦,更新教學,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長期潛伏的內(nèi)在問題,也不斷地顯露出來,成為阻礙課堂實踐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提升的難題。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 缺乏充足的閱讀時間和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沒有閱讀量的累積,沒有閱讀質(zhì)的飛躍
就當前的教育大環(huán)境而言,存在著兩種教育極端,一部分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現(xiàn)在的小學生就承受著超越他們年齡的壓力。除了課堂教學中必要的大綱知識教學之外,還需要應對各種課外班,興趣班。閑暇的時間少,而且也多數(shù)都用在了學習上,以“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嚴格地要求孩子,而這些活動往往都與閱讀沒有什么關(guān)系;一部分人對于新的教學理念似懂非懂,但尊重孩子,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愉快的童年,或者是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小學生生活、學習比較自由,不受管束,多出來的時間也用在看電視、玩游戲上,更是與閱讀無關(guān)。缺乏閱讀時間,沒有良好的閱讀氛圍,導致學生閱讀少,缺乏興趣。
(二) 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和適合的閱讀方法,沒有良好的閱讀興趣,沒有優(yōu)質(zhì)的閱讀習慣
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除了上面所提的原因之外,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也是導致他們閱讀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教師應試觀念根深蒂固,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味地追求課文的剖析,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指導,既不愿意花時間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很少給學生推薦優(yōu)質(zhì)讀物,學生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自然不會自主閱讀,興趣不高;另一方面,家長閱讀教學方法不當,雖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卻常會用強制的方式讓學生閱讀,反而導致孩子產(chǎn)生逆反的情緒,更討厭閱讀。
(三) 缺乏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正確的教學模式,注重閱讀知識分析,忽略閱讀能力培養(yǎng)
雖然課改如火如荼,但是仍舊有部分教師“刀槍不入”,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完全不受課改影響,致力于在最短的時間里交給學生最多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應付考試,提升成績。所以在平日的教學中很少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提升閱讀能力。學生自己更是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仔細地閱讀過文章,思考理解過內(nèi)容,只是被動地去接受一些閱讀技巧,如何分段,如何歸納,如何答題,機械單一。這樣的重知識分析、輕能力培養(yǎng)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勢必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探究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贬槍σ陨咸岬降拈喿x教學現(xiàn)狀,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努力地解決,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一) 擺正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guān)系
在課改理念的教學中,教師教學呈現(xiàn)了兩個階段:一部分教師只是喊著課改的口號,但卻“穿新鞋,走舊路”地死守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始終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學生的學習活動依舊是被動而機械,效果平平。即便是教學評價時,也多注重分數(shù)而忽略能力。一部分教師則一味地“以學生為主”,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學習活動缺乏目的、方法和實效,形式化嚴重。想要徹底地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要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擺正師生教與學的關(guān)系。以生為本,以師為導,教師為學生服務,二者相互作用,教學相長。在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讀書、思考、討論、聯(lián)系的時間。凡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都讓學生自己看,凡是學生自己能組織的都鼓勵,引導學生自己說,凡是學生能夠通過努力解答的問題,就需要我們?nèi)ヒ龑Ш蛦l(fā),決不能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灌輸給學生,也就是說,要從怎樣便于學生的學來設計教師的教,提升課堂的教學觀念。
(二) 合理分配課堂“教”與“學”的時間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是比較低的,表現(xiàn)為比較貪玩、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所以學生的閱讀需要教師的監(jiān)督。在課上閱讀,我開展了“短時間讀書”活動,這樣一方面為閱讀設定了名目,留出了時間,另一方面也能集中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拓展閱讀范圍;在課后閱讀,我盡量減少了學生的家庭作業(yè),并組織了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每天有時間進行閱讀活動。此外我還會設計親子閱讀環(huán)節(jié),要求家長在特定時間段陪伴孩子堅持每天閱讀。
(三) 保證課內(nèi)、外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質(zhì)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τ谛W生來說,讀書不難,難的是讀好、讀完,每天有閱讀量的保證,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非常重要了。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推薦適合的書籍,一旦選定書籍,就要堅持閱讀完;另一方面,教師和家長要達成共識,在特定的時間里督促學生閱讀,逐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最后,教師要為學生設定適宜的閱讀量,制定計劃,不多,不能讓學生感覺到疲倦,不少,不能讓學生感覺不夠。這樣每天堅持,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還能拓展閱讀面,提升閱讀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胡銘江,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之我見[J].閱讀教學時弊論,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