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化環(huán)境可使外國學生具備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應用情境教學法可有效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講解漢語及中國文化。并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為此,本文將從情境教學法的含義及重要性入手,分析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途徑,以提高教學水平。[關鍵詞]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情境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51
[文章編號] 1671- 5918( 2017) 14- 0136-0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引 言
對外漢語教學從20世紀中旬起步,距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亦在不斷引進并吸收國內外語言教學成功經驗,從而構建多樣化教學手段,對外漢語教學內容亦逐漸趨于多樣化。因此,以教學為主的課堂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隨著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深入理解,情景教學法逐漸進入教育工作者視野,將其融入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亦受到廣泛的重視,本文將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途徑進行初步分析。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與重要性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對問題或事件進行假設,并創(chuàng)設與之有關的情景,使學生深入探究事件本身,并能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在此過程中自主且深入的理解知識。而此時的情景需基于現實世界而言,要與學生生活具有一定關系,才能引起學生共鳴。情境教學法亦需從教學的角度進行,結合教學需求,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并利用形象生動的氛圍與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佳呈現。此外,情境教學亦需以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氛圍為基調,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在輕松、優(yōu)美的氛圍中進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情境的感悟,加強其認知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性
情境教學法基于情境而言,而情境是構建語言氛圍,加強外國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加強外國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其漢語語法、語用掌握能力。而此類運用能力需在情景模擬中培養(yǎng)外國學生的主觀條件與意識,將學生語言運用才能轉變?yōu)槟芰?,體現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交際性。此外,情境教學法為學生語言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針對化任務設置,將漢語知識與外國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將語言的形式與真實含義互相連接,使學生充分了解語言的表達技巧,同時避免語用歧義及語用事物等現象。而且情境教學法營造的輕松、生動的環(huán)境可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提高漢語掌握度。
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途徑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
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首先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了解學生對漢語的應用水平,從而設計實際化、具體化的情境。這與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面對漢語水平為初級的外國學生時,情境教學法要以其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及平時常用到的交際用語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愿意接受漢語、容易學習漢語。而對于漢語水平為中級或高級的學生來說,要適當加入中國文化等知識,提高學生對復雜的漢語語法或詞匯的掌握程度,為學生有效學習漢語奠定基礎。而教學情境需結合現實生活而創(chuàng)設,教師要結合學生水平選擇難易程度較為合適的基礎話題,要將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考慮進去,確??梢饘W生體驗或經歷的共鳴。為此,具體情境可選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真正了解問題的價值。可以說,有效的教學皆是對學生經驗進行充分利用,將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經驗融入學習,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給予學生互動的機會,為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條件。以《漢語教程》初級下冊課文為例,在第十六課中,課文設置為對話形式,大概內容如下:
A:你常去圖書館嗎?
B:常去,你呢?
A:我也常去,有時候學習,有時候上網,但不??磿?,我總在寢室看書。
B:安靜嗎?
A:很安靜。
因此,此篇課文可創(chuàng)設為情景劇的方式,教師可指定學生或引導學生自愿加入,創(chuàng)設兩名學生在某一場所見面并交談的背景,使學生進行自然的交流。在此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預習,以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基礎水平,使學生更加得心應手,亦可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與此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錯誤及時改正,但要用激勵的方式,給予學生信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加學習的樂趣。
(二)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針對化情境
對外漢語教學內容通常包括口語、詞匯、語法及語用等方面,而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時,要創(chuàng)設更具針對化的情境,發(fā)揮出情境教學法的實用性。在口語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區(qū)分語言情境的功能差異,選擇不同功能的交際語境創(chuàng)設情境,并將情境進行分類,有層次的進行教學,體現出口語教學的階段性,并讓學生了解不同語用環(huán)境中的交際策略,體會交際習慣的差異與相同點。且在口語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量亦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運用情境法進行教學時,要加入語言知識,包括詞匯、語用等,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潛移默化間掌握重點知識,提高學生語言交際水平。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亦要注重實用性原則,選擇生活中可應用到的素材進行設計。
而在針對語法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對其進行定位,尊重語言教學的原則與規(guī)律,將其與語言學進行區(qū)分,遵循語義、語用的宗旨,適當淡化語法知識,減少理論性,并注重語句間的共性與類推性。教師在講解語法時,盡量將其通俗化,而完全規(guī)避語法專業(yè)術語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可與情境進行結合,將語法與語言交際相融合。例如在講解《漢語教程》中級下冊第十四課時,重點語法點為疑問詞:什么,哪兒,哪個,誰。而在此之前,學生已接觸過此類詞語,并了解相關例句。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再列舉其他例句,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自行做出對話,將主謂賓等語法成分融入對話中。教師亦需將課文中的語法進行擴展,教師可設置提問背景,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說出疑問詞語的用法,并結合其他與生活相關的場景,進行反復替換與演練,直至學生掌握。endprint
針對語用的情景訓練,可以《漢語教程》高級上冊第十六課課文為例。其主要講解選擇文具與疑問詞“呢”的省略用法。語用項目主要有兩個,一是熟人見面問候,而是尋找車子。在第一個語用項目中,大多為詢問對方身體狀況,二是詢問對方工作狀況,并用“您呢”互相詢問。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播,想學生說明中國式問候的特點,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復雜但卻靈活的對話背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表演事件,教師再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修改。例如:教師可征得學生同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身份,要求學生運用課文中的問候方式進行打招呼,兩兩一組進行表演。此次練習可使學生真正領悟到課文中涵蓋的句型與語用點,并使其在生活中熟練運用。
(三)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教師不可延續(xù)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使情境創(chuàng)設更富趣味性。傳統教學時,教師會將課后部分活動探究類問題忽略不計,但此類問題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觀念,將課后練習題進行再加工,根據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可設計情景劇,為學生分組,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此時,教師可不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背景,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性較高的情景,將文字變?yōu)樘岣邔W生能力的工具,亦可有效鍛煉學生交際能力。例如:課文講解周末計劃,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行選擇背景,將文中重點融入對話中,情境背景既可為周末計劃,亦可為學生平時學習計劃,將學生帶入話題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教師還需將學生作為情境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情境模擬中。因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中西方教學差異,引導學生分組合作,不僅學生交流,發(fā)揮團隊學習意識。通過此法活躍課堂氛圍,充分帶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此外,在學生計劃好清靜話題后,學生需要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學生可根據自身喜好進行選擇與設計。此時,教師可在學生討論時,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創(chuàng)設與學生個體差異合適的角色,讓學生在互相討論與學習中完成基本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協作,產生親切感,加深內心感受。
(四)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探究性情境
在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豐富教學內容,才能有效創(chuàng)設探究性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重詞匯與課文的講解,加深學生詞匯量,為學生流利運用語言交際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及語言資源,例如學生可能在情境中運用的句型或詞匯等,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情境的含義,快速進入情境中。例如在講解購物用語時,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談論自己的購物經歷,從而給出購物可能會用到的句型,如討價還價的“能不能……、再……吧”等。同時,教師亦要幫助學生對情境背景及話題進行熟悉,時學生深入理解話題的含義,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工作相關知識時,教師要適當詢問學生對工作的意見與選擇,并且引導具有工作經驗的學生暢談自己工作的事情,使學生對話題具有基本的了解,激活學生的內在情感與動力。
在豐富教學內容后,教師要適當創(chuàng)設探究性的情景,并設立包含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通常此類情境的設置在學生學習課文之后,避免直接向學生提問問題,將問題融人情境中,使學生自行思考,減少學生的緊張感,營造輕松的討論氛圍。接下來,教師需研究問題的設計思路確保情景中包含的問題具備強大的目的性與新穎性,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內容。其中目的性問題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設計難易程度適中的問題,保障學生保持思維狀態(tài)。而新穎性的問題主要作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工具,使學生將其作為思維對象,從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求知心態(tài),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解決問題意識。在情景模擬后,教師亦需對學生進行指導與糾正,并加強學生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并設立其他情境,為學生營造練習空間,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糾正主要幫助學生對詞匯、語法等方面進行改正與注意,使學生不再出現此類問題。而教師亦需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尋找教學過程中的錯誤問題,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合適于學生的需求。此時,教師需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作為一名宏觀調度者,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輕松地對課文進行記誦,加深其對課文的印象。同時對學生在情景表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避免學生因為文化沖突而出現分歧,確保課堂的順利進行。
結語
情境教學是一種包含參與、體驗、互動、合作等模塊的學習方式,可充分引導學生對知識具備認知能力,使學生在整件過程中對知識具有主觀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切實提高學生漢語掌握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松梅.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河學刊,2013(8):138 -139
[2]孫雪晴.對外漢語教學中情境教學法芻議[J].求知導刊,2016(9):83.
[3]蔡海燕.對外漢語語法、語用的情境教學[J].臺州學院學報,2005(4):34 -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