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俊
【摘要】近年來,微課教學滲透到各大教學領(lǐng)域,推動了教學方面的改革?!案呒売⒄Z”的教學與微課結(jié)合,更加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掌握英語學習的基礎知識,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論文將探討基于微課的“高級英語”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揭示微課教學對于“高級英語”授課的積極作用。
【關(guān)鍵詞】“高級英語”微課 翻轉(zhuǎn)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迅速發(fā)展,“微課”、“慕課”、“翻轉(zhuǎn)課堂”等新型授課方式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特別是許多高校的外語教學,逐漸從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轉(zhuǎn)變?yōu)榻Y(jié)合網(wǎng)絡、視頻、在線學習、線下學習為一體的教學新模式。許多學校邀請資深專家到學校講授如何制作微課,如何將微課與日常教學緊密聯(lián)系。甚至與微課有關(guān)的比賽也層出不窮,比如,學校層面的各學科微課比賽,省市級微課競賽,還有外研社、外教社等主辦的全國范圍的微課授課比賽。這些比賽對推動各學科的教學都很有幫助,激發(fā)了廣大教師學習微課的浪潮。本論文將重點探討微課教學模式在“高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和翻轉(zhuǎn)課堂在這門課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高級英語”是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絕大多數(shù)院校使用的教材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張漢熙主編的《高級英語》(第三版)。本論文的案例來自該書第二冊第四課Love Is a Fallacy. 這篇課文以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自認為聰明的法學院學生為了追求波莉,教授波莉八個邏輯謬誤,最終未果反而被駁回的故事。微課選取課文中的用典,時間總長5分鐘,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典故的定義,第二部分列舉了三個例子,第三部分介紹了分析典故的方法。在微課開頭,提到了該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一是掌握典故的基本知識,二是學會分析典故,三是為進一步的學習做準備。緊接著,微課以Taylor Swift的歌曲Love Story為例,引入歌詞中提到的Romeo和Juliet,進而引入“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典故。接著,介紹典故的定義,即reference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commonly known from literature, history, religion, or other areas of culture.然后,微課介紹了三種主要的典故來源,分別是:希臘神話、莎士比亞和圣經(jīng)。接下來是3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一個是Achilles heel,第二個例子是Romeo and Juliet,第三個例子是Pygmalion。接著,微課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希臘神話中雕塑家皮格馬利翁愛上自己的雕塑并和她結(jié)婚的故事。微課的最后一部分是方法論,總的來說應遵循”三步走“,即The original text —— The alluded text —— The purpose。此外,微課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 “How to Interpret an Allusion”的模板。微課結(jié)束時,給學生布置了課后思考題:1. Could you find more allusions in the text?2. Can you use the methodology to analyze allusions?以上就是五分鐘微課的構(gòu)成。學生通過在家觀看微課,可以快速有效地學到典故的相關(guān)知識,寓教于樂,進而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
所謂翻轉(zhuǎn)課堂,即學生課前學習基礎知識,做好相關(guān)資料收集和探究,課上主要是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特別加入了與典故有關(guān)的討論題,緊扣課文中的典故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問題討論、案例分析和典故的功能。首先,對微課中的兩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學生都能準確回答課文中的典故,一個是:在課本73頁,第122段提到的Just as Pygmalion1 loved the perfect woman he had fashioned, so I loved mine. 另一處是課本74頁,第135段提到的I ground my teeth. I was not Pygmalion;I was Frankenstein2,and my monster had me by the throat. 接著,引導學生回顧了分析典故的方法,帶領(lǐng)學生一起分析了弗蘭肯斯坦的典故。然后,介紹了更多的關(guān)于典故的例子。包括來自希臘神話的Narcissism和Pandoras box. 還介紹了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防滋氐睦樱昧俗罱?jīng)典的“To be, or not to be…”,引導學生多閱讀名著,增強閱讀和理解能力。此外,課堂中還引用了“伊甸園”的例子。以上每個例子都配有對應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名畫的同時,領(lǐng)略典故的獨特意味。最后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討論了典故的功能。學生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最后總結(jié)出三條,分別是:通過典故,將復雜的思想和情感簡化,增加了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通過微課和課堂翻轉(zhuǎn)相結(jié)合的授課方式,學生普遍表示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同學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張漢熙.高級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