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如何創(chuàng)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成為教育工作者的熱門研究課題。語文課程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內容,要求語文教師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將人文關懷滲透于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創(chuàng)新思考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學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小學時期就應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語文問題,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一、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語文教師應借助現(xiàn)代化設備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化的語文課堂,使教學內容更具生動趣味性,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小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插圖元素,但是缺乏立體感,教師借助多媒體資源可以使圖片更具動畫色彩,為學生展現(xiàn)形象的文章內容。譬如在《臺灣的蝴蝶谷》課文中,教師可以播放與蝴蝶谷相關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直觀地看到蝴蝶谷的壯麗景觀。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思維正處于由具象向抽象發(fā)展的階段,同時社會閱歷不豐富,在某些文章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文字、視頻等幫助學生理解文本難點。又如在《問銀河》疑問中,課文簡單描述了“葛洲壩”與“斜拉橋”兩個概念,當學生未見到時難以形成畫面感,教師通過展示相關圖像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含義。
二、堅持分層教學原則,構建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強調課堂進度,難以兼顧全體學生,降低了語文教學質量。在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應樹立分層教學理念,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不斷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了民主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了及時了解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教師可以對班級同學進行提問,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提問方式上應講究藝術性,不能向優(yōu)等生提問較為簡單的問題,也不宜向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提問高難度的問題,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譬如在《蠶姑娘》一文中,對于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而言,偏向提問與字詞回憶有關的問題,包括“桑”字;當學生無法回答該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喚醒學生的記憶;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與文本理解相關的問題,使學生能對全文主旨進行闡述;面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作者角度思考文本中滲透的思想感情,或者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看法等開放性問題。分層練習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目。譬如在《春曉》的課堂練習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中等、較強的學生設立不同難度的習題,即基礎性、知識鞏固性、思維開拓性。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減輕優(yōu)等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不對這類學生設立基礎性習題,僅需設置思維訓練習題。
三、增強生活化元素,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具備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文本內容構建聯(lián)系,將生活元素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能使課堂更具趣味性,改變了傳統(tǒng)的枯燥性理論教學模式。譬如在《木蘭從軍》一文中,講述了花木蘭為了替父從軍而扮男裝的感人故事,歌頌了花木蘭較強的責任感與熱愛國家的品質。教師可以將“尊老愛幼”作為切入點,要求學生為家人做一件小事,隨后表達個人的感想。教師應抓住這一機會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能用心對待家人,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表演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表演平臺,不斷增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習信心。又如在《丑小鴨》一文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小學生基于不同角色演繹文本情節(jié),體會到排擠他人是件錯誤的事情,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里能與同學友好相處。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后,小學生能深刻地體會到丑小鴨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從丑小鴨身上學習到這些優(yōu)秀品質。語文教師在課文生僻詞講解結束后,應引導學生學習主人公的長處,該教學模式不僅能拉近學生與語文教材的距離,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為了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全文,教師應將語文課堂“生活化”,使學生在語文的陶冶下提升綜合素質。在語文教學期間,教師應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課程內容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用途,將學習到的知識點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新課程中明確指出,僅依賴語文教材是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由此可見,教師應積極整合運用語文教學資源,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包括辯論賽、角色扮演、朗誦比賽等。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語文教師應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注重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使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想象能力得以發(fā)展,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愛琴.創(chuàng)新改革,打造高效課堂:對南通市十二字課改教學方針的思考[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7(3).
[2]謝秀珠.直視現(xiàn)有思維 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苑教育,2017(2):55.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