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秀
【摘要】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活動以及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這三個反面來分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 多元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118-02
引言
語文是我國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語文教學方法,枯燥單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探索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方法,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這也是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改革,改變我國教學模式,提高我國教育水平的體現。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革新教學方法,善于發(fā)現現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方法,是目前為止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概述
多元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方法,是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結合多方面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為主。初中的語文教學不同于小學的聽說讀寫,也沒有高中的深奧,處在強化基礎和過渡的階段,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采用了多元化教學方法之后,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高漲,求知欲望更強烈。這種教學方法很好的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在語文上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創(chuàng)設多元化教學情境
第一,問題情境。提問式教學是很常見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應用不恰當就會使其失去意義。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該提出富有啟發(fā)的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考,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將朱自清的《背影》一課,可以連續(xù)發(fā)問,文中幾次描寫父親的背影,哪次描寫的更為細致,找出來讀一讀,并思考從作者的語言中你讀出了什么。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可以循序漸近的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其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果問題只是停留在作者幾次寫父親的背影上,就會讓問題設置的過于簡單而無意義,失去了提問的必要性。同時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還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第二,直觀教學情景。這種教學方法和提問法一樣均是常見的教學方法,通常是語文教師在課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從聽見、視覺兩個方面來感受語文知識。比如在教師在講授《觀潮》這一課時,就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來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和觀潮時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那么實際上教師除了通過多媒體技術還可以將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帶入到課堂中,通過實物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課文。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景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感情。
第三,游戲情境。這是一種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活躍課堂氛圍的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需要教師巧妙的將語文學習的目的與游戲規(guī)則相結合,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比如常見的成語接龍,接不上的同學需要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成語,又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再比如故事接龍,教師可以給出一個故事的開頭,學生進行接下來的想象,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多種教學情境的應用,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的內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將多種教學情境融匯貫通,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2)教學活動多元化
第一,角色互換。角色互換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形式。通過課前布置或者是課上準備,由學生對某一問題或者知識點進行分析講述,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為學生提供自我鍛煉的機會,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學生的講述也可以使教師清楚的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提供學習效率,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分組進行“備課”之后選取小組代表到講臺上將準備的內容講給其他學生。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激情。
第二,劇情再現。近幾年的語文教學中無論哪個學年段,劇情再現這種教學方式都是很合適又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學生多這種方式的喜愛程度顯而易見。這種方法相對簡單的操作情況就是分角色朗讀,既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以及人物的理解,又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較之相對有難度的操作就是表現,讓學生飾演課文中的角色,盡可能的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方式雖然操作難度大,但是可以使學生對人物的理解跟透徹。比如講完《將相和》這一段可以讓學生分別飾演廉頗和藺相如,演繹出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加深對課文以及其中所表達出的道理的理解。
(3)教學評價多元化
第一、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一直以來最常用的評價方式。新課標要求,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注重于過程性評價輕結果性評價。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后進生應該以鼓勵為主,對于相對較好的學生應該注重提高其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使語文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第二、學生互評。學生互評的過程是學生思想碰撞的過程,對學生的合作能力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學生的互評的內容和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在課上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對問題的解答,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作文,以及評價朗讀等。這樣的評價方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分析,欣賞能力,也能夠正視自己,同時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促進其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途徑。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結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與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斌.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OL]. 學周刊,2018(20):34-35[2018-06-19].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20.
[2]沈建紅. 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探討[J]. 學周刊,2015(12):70.
[3]黃友義. 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 求知導刊,2015(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