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英
摘要:語言區(qū)是一日活動中最受幼兒歡迎的、可供幼兒與同伴進行信息交流的活動場所,可以成為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持續(xù)提升的有效抓手。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溫馨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提供圖文并茂的繪本讀物,為幼兒開展講述活動創(chuàng)設條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說演問答”的方式,在注重“主體意識”,突出“互動意識”,遵從“實效意識”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對語言區(qū)域材料的操作和講述,掌握語言的表達方式,進而使幼兒語言經(jīng)驗的積累更有指向性和延續(xù)性。
關鍵詞:語言能力;區(qū)域材料;游戲
《0~3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語言領域總體要求中指出,幼兒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教師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從中讓筆者領悟的信息是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重在日常的交流,教師的任務是要激發(fā)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行為,并為幼兒創(chuàng)設能得到“積極回應”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現(xiàn)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和交流,來尋求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的新途徑。
語言區(qū)是一日活動中最受幼兒歡迎的、可供幼兒與同伴進行信息交流的活動場所,可以成為促進幼兒語言能力持續(xù)提升的有效抓手。幼兒園應創(chuàng)設溫馨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提供圖文并茂的繪本讀物,為幼兒開展講述活動創(chuàng)設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另辟蹊徑,讓幼兒通過對語言區(qū)域材料的操作和講述,在“演練問答”游戲中豐富詞匯,掌握文學語言的表達方式,運用清晰準確的語言進行信息交流,進而使幼兒語言經(jīng)驗的積累更有指向性和延續(xù)性。
一、注重“主體意識”,增強語言區(qū)域材料的參與性
語言區(qū)的繪本故事、自制圖書等操作材料很快會由于孩子的多次翻閱、熟練講述而失去吸引力,更會導致幼兒參與語言游戲的積極性持續(xù)下降。要增強幼兒對于語言游戲的參與性,材料設計要注重“主體意識”。讓幼兒有機會“代入”講述、創(chuàng)編的各種故事、話題中,成為“故事小主角”。在把“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故事分享給不同伙伴的過程中,深刻體會“我”的各種情緒。而操作材料“參與性”的增強,更會使故事內(nèi)容有變化、故事情節(jié)更曲折,吸引幼兒持續(xù)地參與語言區(qū)域游戲。教師在提供語言區(qū)域操作材料時,可通過兩個方面的變化不斷激發(fā)幼兒的“主體意識”。變化一,全體幼兒為自己制作一個表明身份的“大頭照”。“大頭照”后面有魔術貼,可以隨意黏貼在任何自制圖書、故事舞臺、操作卡等空白處。變化二,語言區(qū)提供的所有操作材料的封面都留有可以粘貼“大頭照”的空白處。表明故事、話題、講述游戲的主角就是“大頭照”的角色,提示幼兒開展講述游戲時代入故事、話題,講述在“我”身上發(fā)生的有趣的生活故事。由于講述游戲中的內(nèi)容、故事都是孩子們的親身經(jīng)歷,自然而然就會使講述主角產(chǎn)生想說、敢說、愿意說的行為,良好的語言交流氛圍輕松形成,幼兒表達與講述的愿望也被不斷激發(fā)。
二、突出“互動意識”,提升語言區(qū)域材料的交互性
語言是思維和交流的工具,它只有在幼兒與成人或者同伴的互動中才能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發(fā)展人際交往的經(jīng)驗,提升思維的能力。如果語言區(qū)域材料的操作僅僅只需要個體“自言自語”,或者長時間地獨自講述,那么對于幼兒語言經(jīng)驗的積累是非常不利的。為此,在設計語言區(qū)域操作材料時一定要突出“互動意識”,要給予幼兒與他人交互的機會,在“你”唱“我”和的表演游戲中,激發(fā)幼兒與他人交流的意識,進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制作一個舞臺背景,提供一些故事角色的手偶,把幼兒熟悉的文學作品都搬上“故事劇場”的舞臺,你演“小兔”,我扮“黑熊”,模仿角色語言講述故事。讓幼兒在協(xié)商角色、制作道具、改編故事等過程中,進行更頻繁的語言交流。在這種能獲得積極回應的語言交流情境中,幼兒的講述愿望將得到進一步滿足,講述經(jīng)驗得到持續(xù)積累。
三、遵從“實效意識”,強化語言區(qū)域材料的擴展性。
面對3~6歲處于語言發(fā)展關鍵期的幼兒,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繪本故事、散文等,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文學作品中的語詞、語言句式。更重要的是借助一些直觀具體、可操作的語言區(qū)域材料,讓幼兒在操作問答、聊天游戲中講述生活趣事,逐漸積累講述經(jīng)驗,提升語言能力。語言區(qū)域材料的設計與投放要注重“實效意識”,既能引導幼兒針對性地展開練習,又要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擴展性。
1.趣味問答,豐富語詞內(nèi)容
語詞是講述中最基本的構成部分,語詞豐富,講述也就會更清晰、準確。為豐富幼兒詞匯量,把在欣賞文學作品過程中感知、理解過的詞語進行有效擴充,教師設計制作了“還可以怎么說?”的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以幼兒可以理解的圖片呈現(xiàn),每份操作材料圍繞一個中心“字”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擴詞游戲。比如(圖1)中間是一朵“花”的圖片,表示圍繞“花”字展開擴詞游戲。周圍的花燈、小花、煙花、花環(huán)、菊花等圖片能引發(fā)幼兒原有生活經(jīng)驗,準確說出這些帶“花”的語詞?!皢柼枴本捅硎咎釂枴斑€可以怎么說?”操作游戲時,孩子們可以根據(jù)圖片的提示相互詢問,一問一答地開展問答式的擴詞游戲。如可以提問:“還可以說什么?”幼兒回答:“桂花、花手絹、花貓……”孩子們就在這樣有韻律的操作、問答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擴詞說詞,慢慢積累詞匯量。
2.輕松聊天,講述完整句式
熟練地掌握語言句式結構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學作品,引導幼兒在復述熟悉的故事、散文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理解作品中優(yōu)美的語句,積累完整講述的經(jīng)驗。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底板,上面做好一個個可以插頁的透明口袋,把幼兒欣賞過的文學作品彩印塑封好,幼兒操作講述時就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個故事完整復述。另外,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生活中的事件,來促進幼兒完整講述能力的提升。搭建一個“聊天小屋”可以為幼兒與同伴的交流提供一個私密空間,在“說悄悄話”的情境中與同伴分享開心的事情或者不愉快的體驗。為了讓孩子們有話可講,“聊天小屋”里會提供很多操作材料。比如對談話內(nèi)容有提示作用的卡片,卡片上畫著諸如“電視機”+“問號”的信息,同伴就會問“你平常愛看什么動畫片?”孩子之間也就會有話題可以聊了。在“聊天小屋”里還放置了三個“大骰子”,每一個“骰子”的每一面都畫有不同的內(nèi)容。第一個“骰子”每一面都是“人物”的畫面,第二個“骰子”是表示“地點”的畫面,第三個“骰子”上都表示“事件”。孩子們輪流擲三次“骰子”,依據(jù)三個“骰子”提供的信息,講述一句完整的話。由于擲“骰子”擲出的信息總會有偶然性,于是孩子們有時會說出“警察叔叔在火車上踢足球”等與現(xiàn)實不符的句式。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們就會哈哈大笑,質(zhì)疑句式信息的“問題”,然后會對句式進行修改,改成“警察叔叔在火車上抓小偷”或者“警察叔叔在草地上踢足球”。在這樣趣味性對答、糾錯和講述游戲中,幼兒不斷積累講述完整規(guī)范句式的經(jīng)驗。
3.生動講述,表述形象多元
語匯豐富生動是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更高層次的目標。教師需要借助文學作品的吟誦、仿編,幫助孩子感受夸張、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如“彎彎的月亮像香蕉”“彎彎的月亮像小船”。教師要幫助幼兒把平時積累的語詞、語句經(jīng)驗運用到自己的講述中,生動多元地表達。教師結合幼兒平時游玩的經(jīng)驗,通過把幼兒游玩時拍下的照片彩印、粘貼,自制圖書《我說我玩》系列故事來引導幼兒完整講述。自制圖書的彩色頁面上以圖文的形式給予一些提示,幼兒的講述就會更豐富生動。比如看到“滿頭大汗”的符號,孩子講述時可能會這樣表達“我和朋友登上山頂時滿頭大汗,真是又累又熱!”在看到柳樹圖片上“長長的頭發(fā)”符號后,孩子會這樣表達“河邊的柳樹都發(fā)芽了,垂著一頭長發(fā),像小姑娘的辮子一樣!”有時只需要一點點的暗示,就可以幫助孩子在講述游玩經(jīng)歷時,把很難說明又很難理解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幼兒在嘗試多元生動表達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充分交流和講述的樂趣。
教師把“我”的生活,“你”“我”之間的故事,直觀地呈現(xiàn)在語言區(qū)域操作材料中,在“你唱我和”“你來我往”中幼兒愉快表演、趣味問答、輕松交談、生動講述,并逐漸提升語言表述能力。
Childrens Language Competence Promotion in Playing Games of Speaking,
Performing, Asking and Answering
Yan Ying
(Wuzhong Dong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Suzhou 215100, China)
Abstract: The language zone is the most popular place for childrens communication in their daily activities, which can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 effectively. Teachers may create warm and quiet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s reading and supply them with graphic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s narrative activities. In practice, teachers may adopt the methods of “speaking, performing, asking, and answering” to emphasize “their subjective awareness”, highlight “their interactive awareness”, and follow “their efficiency awareness” so that children can master the style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ir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with orien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Key words: language competence; regional material;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