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摘要: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成為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本文以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育學院西方語方向備課組的教學活動設計為例,對本校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梳理和介紹,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模式。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首次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教學法。認知教學法強調人類大腦的智能作用,把語言學習看作是智力活動,主張語言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掌握語言知識。
二、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的現狀
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旨在幫助學生夯實英語基本功,獲取聽、說、讀、寫、譯的英語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傳統的英語精讀授課過程中存在著誤區(qū),如把精讀課僅僅看成是對詞匯和語法的學習,把授課重點放在詞匯講解和篇章分析上,而忽視了對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精讀課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主要依賴教師完成課堂學習。課堂教學以教師為課堂活動的中心。
三、“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第四部分對教學模式做了如下要求:“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或教學手段的轉變,而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筆者所在的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教育學院在近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筆者所屬的備課組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方面立足于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新標準大學英語》(第二版)第一冊第二單元The first oyster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為例,備課組成員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狀態(tài)。
1.課前預習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環(huán)節(ji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所在的備課組對學生的預習內容有明確要求。學生需要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預習,預習內容主要包括重點詞匯、文章結構、背景知識等,預習形式包括個人和小組兩種。對詞匯的學習,學生需要借助網絡自學平臺獨立、熟練掌握詞的音形意及用法。而對于文章結構和背景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在小組內課前完成。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對背景知識做搜集和梳理工作并在課前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進行演講匯報。這些預習內容的設置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開展的。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組織學生就課文整體、細節(jié)進行討論,開展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從閱讀技巧、口語表達技巧及認知能力培養(yǎng)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將自己的情況介紹清楚,而且需要借鑒課文的詞句表達不同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對課文的細節(jié)部分掌握得更加清楚,又逐步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筆者所在的備課組不僅注重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而且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3.課后復習
及時進行課后復習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忽視了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不連貫的。筆者所在的備課組注重課后復習,制訂了一系列課后作業(yè)與復習內容。課后作業(yè)包括口頭作業(yè)、紙質作業(yè)、網絡提交作業(yè)等,學生自主學習平臺配有相應的單元測驗供學生就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檢測。
四、結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精讀課程設計,是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進行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境,賦予學生空間和時間,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度高教科研課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7D7);吉林省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美國庇護式教學模式(SIOP)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GH170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