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錦霞
摘要:新課標下的教育教學,更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學也應(yīng)充分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年齡特征,利用小學生十分喜愛的童話作為語文教學活動載體,設(shè)計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活動,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內(nèi)在潛力。本文就基于童話載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guān)鍵詞:童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96-02
童話是一種備受小學生喜愛的文學體裁,是符合小學生思想方式的奇幻故事,在其成長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童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其審美意識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yīng)積極運用童話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載體,設(shè)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zhì)。
1.以童話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載體的作用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以童話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載體,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1]。小學生好奇心較強,對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感到新鮮有趣,而童話充滿幻想和想象,能夠為小學生帶來新奇的感受和愉悅的心靈體驗,恰好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中運用童話,能夠使教學內(nèi)容更容易被小學生接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童話中蘊含著濃厚的想象色彩,對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2]。童話里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被賦予了人性,能夠像人類一樣思考、說話、行動,將童話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也能夠促進小學生想象力的自由發(fā)揮,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nèi)容,得到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童話在善惡美丑的區(qū)分上較為明顯,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形成階段,判斷力相對較弱,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又往往使其難以理解,而童話則更加符合小學生思維,其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運用,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價值觀念。
2.基于童話載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
2.1運用童話式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運用童話時,教師應(yīng)首先利用童話式語言引導學生融入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首先用童話式語言將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詢問學生是否都喜歡畫畫,平常會用什么畫畫,隨后設(shè)置童話式語言問題,"今天我們將要認識一群特殊的小畫家,他們不用我們平常使用的工具畫畫,只需要在雪地里走幾步就能畫出十分美麗的畫,同學們能猜出來他們是誰嗎?"通過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認識"小畫家"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起其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
再例如在學習《風娃娃》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童話式語言為學生設(shè)置引導問題"小花遇見它會笑著點頭,小樹看見它會連連招手,云朵看見它連忙讓出道路,麥子看見它都笑彎了腰,同學們知道它是誰嗎?"學生們會很快猜出這是"風",這時,教師再一邊描述"風娃娃"可愛的樣子,一邊在黑板上畫出"風娃娃"的動畫形象,并向?qū)W生們解說,"沒錯,我們今天就要認識一位新朋友——風娃娃,同學們是不是都已迫不及待想跟風娃娃成為好朋友了?"在教師童話式語言的引導下,學生會很快融入教學氛圍中,積極的想要與風娃娃交朋友,并主動完成教師接下來所安排的教學任務(w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2.2創(chuàng)設(shè)童話情境。要想要小學生徹底融入教學活動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童話情境[3]。運用多媒體等多樣化教學工具,使學生直觀的體會到童話中的情景。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現(xiàn)烏鴉喝水的動畫形象,并配上愉悅的兒童音樂,為學生營造童話氣氛。隨后教師在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每小組學生提供半杯水、沙子、石頭、海綿等材料,請學生想象自己正處于"烏鴉喝水"的情境中,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體驗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學生在童話情境中十分容易被調(diào)動起學習的興趣,通過動手實踐,再現(xiàn)烏鴉喝水的真實情境,也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同時,在這一情景下,學生的想象力也得以充分激發(fā),活躍思維,開始尋找不同的喝水方法,使其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yǎng)。
2.3扮演童話角色。小學生表演欲望較強,喜歡扮演各種角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童話角色扮演活動。例如在學習《小馬過河》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手工制作的帶有小馬、媽媽、小松鼠以及牛伯伯形象的頭飾,并在講解完文章后,拿出頭飾,鼓勵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被漂亮有趣的頭飾所吸引,能夠鼓起勇氣參與活動。教師再請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角色,按照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和對話,融入自身感情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充分融入自身角色,體會角色本身特點和情感,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在語言中投入感情,調(diào)整語速和說話方式,也能夠?qū)崿F(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3.結(jié)論:
童話中蘊含了豐富的想象和寓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基于童話載體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shè)計中,教師應(yīng)善于運用童話式語言,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再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童話情境,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并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實現(xiàn)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及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愛民.童話:小學語文審美教學的有效載體[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3,10(10):43-44
[2]姚穎,許曉芝.三十年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研究述論[J].教育學報,2011,5(5):85-91
[3]莫崇芬,楊屹立.讀寫有機結(jié)合:彰顯小學童話教育教學價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2,3(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