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貞 徐國立
(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大眾音樂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高校更加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所接觸的大多數專業(yè)知識更加理性,缺乏藝術培訓,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利。在工科院校教育發(fā)展中,提升學生素質教育成為當前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我國教育體制不斷進行改革,藝術教育逐漸成為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合唱藝術作為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在工科院校的素質教育中能夠發(fā)揮重要的補充作用和推動作用。[1]
從工科學生生的專業(yè)學習來看,每天只接觸理論知識、技術訓練、鉆研實驗課題等,容易使學生陷入枯燥疲勞的學習狀態(tài)。而合唱活動有自身獨有的魅力和特點,使得它對于工科生專業(yè)教育的提升顯現出多方面的補充功能。
首先,合唱藝術作為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對于工科學生有調節(jié)心情、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功能。通過參加適當的藝術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工科生的業(yè)余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大部分工科學生每天生活在重復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做著枯燥的實驗當中。參與合唱活動,不僅可以愉悅身心,當再投入理論學習中時,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升。通過采訪一部分參加大學生合唱團的學生,大都有這種感悟“合唱的過程中,我也能將休息融于藝術之中。”雖然他們都說參加合唱確實花了一些時間,但每次參與合唱排練都能使心情愉悅,學會的歌曲也能在學習之余哼幾句用來放松心情。
其次,通過參與合唱練習能夠提高工科學生對音樂美的感悟能力。在藝術團合唱課上有幸的聆聽了李勤教授給大學生排練合唱曲《東方之珠》,為了能充分表現東方之珠的悲壯美,每個學生都必須深刻理解歌詞的內涵,“夜色深深,燈火閃亮”,充分想象后,似乎每個學生都會在他面前有一個香江海港的景象,身臨其境。自我意識的感覺會首先觸動他,然后其聲音會充滿情感。同時,他也會給聽眾一種情緒化的感覺,帶來巨大的聽覺,情緒,甚至視覺沖擊。通過這樣的合唱體驗,從情感的角度渲染學生,培養(yǎng)工科學生對于美的感悟能力,亦能使他們善于從藝術的角度主動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再者,合唱藝術對工科院校教育的補充作用還體現在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與團隊精神,促進專業(yè)學習上的精益求精。在合唱排練中,要使合唱藝術達到共鳴的音響效果,不但要深入的領略歌曲蘊藏的內涵,我們還必須將我們的聲音融入整個合唱團。因此,團隊成員必須認真聽取伴奏和同伴的聲音,并根據需要隨時隨地改變自己的情緒,音量,音色和強度。合唱團的同學說:“我的專業(yè)是建筑,畫圖是我們的基本功,有的地方畫虛線,有的地方畫實線;這塊要粗線,那塊要細線,我剛開始總是沒有耐心去面對這些要求。參加合唱團后,沒想到要求更多,我們經常剛唱一句就被老師喊停,說是情緒不到位或音色不夠,然而,我并沒有感到麻煩,反而聲音越來越好聽,讓我意識到了耐心的好處?!庇纱丝梢?,合唱藝術對工科素質教育的補充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擬的。
二十一世紀是當代青年人全面發(fā)展的時代,學生的素質教育應當在德、智、體、美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合唱藝術這種音樂形式對工科院校教育的補充作用體現在諸多方面,進而得知合唱藝術作為一種藝術教育形式對于提升工科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其一,在合唱的學習過程與訓練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合作精神,集體意識的提升等,是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體現。工科學生在做課題或各類實驗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合作意識。合唱藝術作為一種大眾的藝術,追求聲音,色彩,表情,力量,速度,氣息和情感的高度統(tǒng)一效果。要達到這種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必須要求合唱隊員之間相互配合并形成默契,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和協(xié)調才能使合唱團成員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實現合作所需的努力,進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2]。合唱藝術的組織與培養(yǎng)對提升工科學生團隊意識、培養(yǎng)團隊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這種集體意識,對于工科學生的課題研究方面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莫大的提升。
其二,合唱藝術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能力便是素質教育中智的體現。許多工科院校專業(yè)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多維角度研究和分析專業(yè)知識。在藝術教育的開展中,通過合唱的訓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由于合唱不僅是一種簡單的音樂形式,它需要從語音部門和音量層面進行調整,并且需要多次調整。它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思維調整靈活地調動各種器官的能力,并在演唱過程中充分有效地配合,實現藝術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在合唱訓練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藝術的角度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調節(jié)能力,久而久之,亦可在學習探究方面散發(fā)思維,進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
其三,合唱藝術也是一種健康的“運動”,合唱是聲樂的藝術,練聲可視為人體的保健活動??茖W的發(fā)聲方法需要人體各個器官的配合,如丹田、膈肌、胸位等,在練習吸氣時,必須把各個器官理順、調勻,提升各個器官的能力,無形中便能促進氣血的循環(huán),對于身體而言,筆者歸納為是一種身體上“免費的保健”。聲樂發(fā)生時需要用巧力的,同時需要各個器官的調動與配合,練習過程中人體器官的運動便是一個健身的過程。理工科學生學生幾乎每日忙于學習、研究實驗課題等,然而通過參加合唱不僅調節(jié)心情,也是身體的鍛煉。
其四,通過參加合唱活動可以提高工科學生的審美水平,實現審美教育。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合唱藝術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工科學生的知識更加理性化,因而其審美水平普遍偏低。審美教育主要通過藝術教育實現,合唱藝術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形式,它通過培養(yǎng)對音響的表現力來進行人的感覺教育,通過豐富人的感覺體驗,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3]。學習合唱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體會到歌詞的意境美,聲音的和諧美,還可以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大學畢業(yè)后,他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針對技術工作的,在制造某種產品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質量,還必須在外觀上達到美觀效果。因此,工科學生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他們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必須具備足夠的外部認知能力,并發(fā)揮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在工科院校的素質教育中,合唱藝術具有特殊的補充作用,同時對工科院校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工科院校合唱藝術教育的開展及訓練中有不容忽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類似南昌航空大學這類工科院校亟待開設合唱課程。長期以來,中國高等教育追求文理分科,不僅不利于學生文科知識的融合,而且使藝術教育遠離素質教育,趨于專業(yè)化。新的時代需要充分發(fā)展的人才,不但要求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同時還需要提升各方面的素質教育,最可行的便是合唱藝術形式的教育。學??梢蚤_設合唱藝術門類的選修課或必修課,制定教學要求,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考核評價,以此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另一方面,再從合唱藝術學科的建設來看,學校應培養(yǎng)合唱教育方面的人才,并引進一批師資隊伍引導合唱學科的發(fā)展。高校應提倡把合唱藝術教育課程列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方案中,從音樂專業(yè)的課程普及為工科院校的選修課,盡可能使所有學生都接觸、參與合唱活動。工科院校在普及學生音樂教育方面重視度和力度不夠,很多學生的音樂素質還是普遍較低,因此,現階段怎樣使工科院校的合唱藝術課程開設符合工科院校的特點[4],有必要明確工科院校的合唱教育課程的主要目標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審美和道德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加強工科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
最后,要做到“學以致用”,學校應積極開展合唱藝術實踐活動。工科院校應經常舉行各種合唱類的比賽活動,組織參加并觀看校內外大學生合唱演出等。在教學理念中,教師鼓勵學生舉辦合唱比賽或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除強化學習外,參加各種合唱活動。在參加藝術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和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素質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組織校園合唱練習,不僅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愉悅心情,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藝術教育,又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合唱藝術有著廣泛的參與度這一優(yōu)越性,是各類藝術形式中最有效的素質教育的方式。本文通過論述了合唱藝術在工科院校素質中的補充作用,進一步闡釋了合唱藝術對于提升工科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具體體現,最后提出在工科院校中開展合唱活動的可行措施。筆者亟待更多高校積極開展合唱藝術的教育,提升我國高校的整體素質教育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