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燕
【摘 要】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在教育活動中塑造小學生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分析新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意義出發(fā),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原則及小學生心理特點,最后對于怎么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應試教育已不再符合當前社會的發(fā)展要求,素質教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素質全面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之一。在小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運用有效手段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是當前小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如何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做了探討。
一、轉變教育理念
關于我國應試教育的批判已經(jīng)持續(xù)多年,教育部也積極進行教育改革,但多年下來,從形式上看只是換湯不換藥,從效果上,小學生的學習任務愈加愈重,沒有減壓,反而加壓。因此,班主任要想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更好的實施心理教育,首先就應始終的秉持著“素質先行”、“以生為本”的理念與原則,從而有效的增強心理教育的實效性以及針對性。班主任在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心理特點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以減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這樣便于教師將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心理教育更好的結合,以真正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處于學習知識與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形成心理素質與道德品質的關鍵性時期。在這一期間的學生具有著較為明顯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既矛盾又簡單。想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先從學生發(fā)展需要出發(f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對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具體策略,所有教育工作圍繞該目標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在學生前進的路上如同智能導航,為學生照亮前方道路,防止學生偏離正確的航道。教師要使學生全面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增強調控情緒、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能積極面對各種問題,能應對挫折,形成良好的習慣、健康的人格和優(yōu)秀的品質;對少數(shù)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困境,健康成長。
三、營造良好課堂環(huán)境
隨著人們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程度加深,心理健康教育課也逐漸進入學生的視野。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因此要想實現(xiàn)高效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營造和諧的班集體氣氛,實現(xiàn)對學生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為緩解學生由于緊張的學習而出現(xiàn)焦躁和緊張的不良情緒、心境,班主任可通過文體活動,組織學生觀賞影片、舉辦歌手比賽與開展辯論會,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規(guī)范,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勇氣和信心,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教師也要梳理良好課堂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要立人,先正己。小學生年齡尚小,他們缺乏生活經(jīng)驗,沒有形成完整的判斷能力,他們大多數(shù)是靠學習模仿來完成自己的思維、理念、意識的構建,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通過身教來代替言傳,直接引導學生正確的處事行為。
四、開展豐富實踐活動
課外活動在學生的童年時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還處于成長的初期階段,大部分的孩子童心未泯。班主任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嘴上說說、心里想想,讓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必須進行實踐,只是紙上談兵取得效果不佳。班主任每周選取時間,定期舉行心理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讓學生自己探求心理知識,通過實踐也能檢測學生已有的心理知識經(jīng)驗。例如,教師在課下或者休閑之余可以安排一些時間讓小學生參加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辯論賽,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小學生會在課下搜集相關心理方面的資料,從而做足這方面的功課。真正到辯論賽的時候,小學生也會根據(jù)自己對心理的看法做出一些相關的肯定與否定,這種形式能夠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知識的效率,從而讓每一位參加辯論的小學生和聽賽的小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吸收很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班主任可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歷,通過真正的社會參與去收獲知識、檢驗知識,獲取真正適合自己的知識。
五、家校合作
學校、家庭、社會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發(fā)展,離不開家長和家庭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小學生在思想行為上的引導者,因此,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長至關重要。家長應該多抽時間與孩子相處、溝通,讓孩子感受愛與尊重,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與成長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樣家庭中的孩子與人溝通能力也就更強。
結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立德樹人”已成為小學生教育的重要教育內容。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為小學生在很多時候正處在心理的探索階段,出現(xiàn)一些常見的問題也在所難免,作為小學生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說,只要重視小學生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保證小學生定期進行心理測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以及多參加各種各樣的心理活動,就能夠讓小學生保持快樂的心情,從而保證小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岳雪蓮.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5(9):25-26.
[2]沈麗軍.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3]符月梅.新常態(tài)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優(yōu)化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3):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