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像教學符合當今視覺文化時代的社會發(fā)展趨勢和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一線教師普遍使用影像教學,但是實施不夠完整和系統(tǒng)和動漫、廣告、海報、服飾等影像充斥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但學生對其認知不夠這一現實。影像教學在教師的正確操作下,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影像的解讀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學習內容,裨益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實現真正的生活教育。
關鍵詞?影響教學;初中美術;策略
中圖分類號:D0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2-0187-01
一、“影像教學”實施的理論策略
(一)增強學習內容視覺化策略。在這個流行文化盛行的時代,流行影像充斥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將其引入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流行影像憑借其視覺性,流行性,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學習內容視覺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直接引入現代流行視覺文化影像;二是融入反映流行視覺影像元素的經典藝術作品。含有流行視覺影像的藝術作品主要承載著藝術家們的社會追求、流行趨向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見解,他們運用著不同的表現手段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如王廣義的作品《大批判——可口可樂》(1992),王廣義受到了美國波普藝術的影響,其創(chuàng)造性在于做了中國式的轉換。它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反映著當時的生活。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以經典展現著流行。將影像引進初中美術課堂,使經典聯系大眾,可以增強美術學習的視覺特性。
(二)增強學習方式生動化策略。在美術課堂中,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側重于接受和掌握,突出課本上的知識和技能,忽略了生活中的發(fā)現和探索,冷落了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將流行影像引入初中美術課堂,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內容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的美術現象和美術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美術課堂的學習,發(fā)覺影像背后的流行趨勢,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素養(yǎng),陶冶情操,這也正是美育的關鍵所在。將影像引入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之中,促使學生不得不“動起來”、“活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二是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三是創(chuàng)造學生自我表現的情境。
二、“影像教學”實施的實踐策略
(一)欣賞影像,產生共鳴策略。將生活中流行的,學生們喜愛的影像引入初中美術課堂,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如若想要選取的影像與學生產生共鳴,那么教師在選取時就要注意是符合學生年齡段的影像。根據調查結果分析,選取與初中年齡段緊密聯系的幾種影像,例如影視綜藝節(jié)目《越策越開心》,電影《達芬奇密碼》等等,以及動漫《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等,也可以選取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海報招貼,廣告短片等。例如在九年級下冊《環(huán)保招貼設計》一課,有位教師在課堂導入播放環(huán)保公益短片,引出環(huán)保主題。環(huán)保主題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在公益廣告的短片激發(fā)下,與學生產生共鳴。在新課講授部分,展示公益招貼畫,并與生活中常見的商業(yè)招貼比較分析,再次與學生生活產生共鳴,引發(fā)學生探索與思考。再接著播放2006年重慶特大干旱錄像,再次渲染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二)分析影像,了解美術技能策略。分析影像,掌握美術技能策略是指將流行影像引入初中美術課堂,通過對影像的畫面、構成、線條等與美術技能相關知識的分析,學生學習相關技巧。教師通過對學生熟悉并且感興趣的影像分析,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更直觀,更貼近生活的形式學習美術相關技能??梢詮膶W生受之影響比較大,范圍比較廣的影像。例如《色彩與生活》一課,需要習得的美術技能是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知識,以及能夠運用美術知識,嘗試運用美術方法表達對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將“影像”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是為了輔助教學,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感受影像的魅力。很多美術教師將影像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達不到預期效果,最后就變成為了影像而影像。
(三)解析影像,引導批判解讀策略?!耙曈X解讀能力是指建立在哲學、科學、美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對視覺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鑒賞和批評的能力”。在初中美術課堂實施“影像教學”就是教師引入流行影像,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主觀能動性來分析和探索所獲得的視覺信息,不僅要分析作品表面視覺上的信息,還要探索其背后所蘊含的社會追求、流行趨勢、文化內涵等深一層次的內容。教師在初中美術課堂實施“影像教學”時運用解析影像,批判解讀這一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第一,教師對所引入的影像進行夸張的描述,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師可以引入多種影像進行對比分析,學生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來增強分析能力,以達到視覺強化的過程。
三、結論
影像教學是一種很實用的教學方法,初中生喜歡各種形式的影像,課堂積極性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點,使得影像教學更有其優(yōu)勢嶄露頭角。影像教學在教師的合理運用下,能夠啟發(fā)學生自覺主動的探索,積極快樂的創(chuàng)作,從而有效的增強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并能培養(yǎng)學生對影像的解讀批判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思維,視覺認知能力,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
[2]王大根.論視覺文化時代的美術教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1).
作者簡介:張婷(1980—),女,滿族,寧夏靈武市教育體育局初中美術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