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是教學過程合乎規(guī)律性,有效率的教學。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探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 引言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教學。在現(xiàn)今的高中現(xiàn)代文課堂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使得課堂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這些問題是:教學目標的設置教條機械化;目標的設置形同虛設;創(chuàng)設情境只關注趣味性,忽略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多媒體課件的過多使用,使閱讀教學失去了文字本身的魅力等等。大部分老師往往會忽略作為主體的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在上課的時候,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是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沉悶,老師的教學活動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這樣的課堂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有效性。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熱情,教法還停留在“填鴨式”、“灌輸式”的陳舊教學方式上。經(jīng)常會用“滿堂灌”的形式來代替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壓抑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就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這一現(xiàn)狀該怎樣轉變?這需要老師轉變頭腦中原有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閱讀教學方法,在現(xiàn)代文課堂閱讀的教學中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有效行為實施教學。
二、 與學生平等對話,一同構筑精神世界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作者、文本之問的多方對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的思想對話和心靈的交流,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閱讀。老師是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者之一,也是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學生閱讀的引領者。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對文本的幾種理解共同存在,共同建立一個師生之間良好的對話平臺,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們在這一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文章中,把文章的深刻內涵完全地發(fā)掘出來,還需要老師用自己已經(jīng)獲得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盡可能從文本內容中尋找豐富的人文意蘊,最后通過師生對話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層理解,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老師和學生在共同學習文章中產(chǎn)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和老師對話,吸收來自老師的信息,學生原有的知識被老師的視點喚醒,最終實現(xiàn)學生成為教育主體的目的。
三、 解讀學生的個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現(xiàn)在有些現(xiàn)代文閱讀課上,經(jīng)常是教師用自己的講析或者用教學參考書里的感悟來取代學生們的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個體閱讀,看不到學生所獨有的個性特點,感受不到學生們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特有的心理,只是單純地把學生領入自己原先設計好的思路里和已經(jīng)明確的答案中去,導致難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甚至有的老師干脆把閱讀課上成閱讀訓練課,教學時,文本被一個個事先設計好的閱讀題所替代,內容的解讀也被一個個現(xiàn)成的題目所取代,在文中找答案?;卮饐栴}代替了閱讀教學,學生的個性解讀根本沒有機會展示,也就談不上什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F(xiàn)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出現(xiàn)低效甚至無效的現(xiàn)象,根本原因在于有些語文老師對于文本的解讀,思維活動太過于低層次,有的甚至低到了解讀的最低標準以下,對于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閱讀能力的高中生,對于他們來說什么樣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才是有效的?根據(jù)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全面的發(fā)展,如果要想讓學生們的這些能力有所發(fā)展,就一定要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個性化閱讀的機會,在走進文本之前,讓每位學生都帶著自己不同于別人的閱讀期待,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學習,思考感悟,從而獲得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解讀和感悟。這樣,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文本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 讓學生深化閱讀體驗,感悟文本意蘊
學生之所以能在閱讀中獲得快樂的感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能夠牽動著學生的情緒,就在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的情感體驗,他們的心靈在閱讀中體驗到了綻放的快感,甚至能進入到忘我的境界。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到文本的意蘊,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深化閱讀體驗。由于學生個體的領悟點呈現(xiàn)的形式不同,所以老師引領學生體會感悟的方式也不同。這就要求老師依據(jù)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精心的設計閱讀課堂上的體驗和感悟活動,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實踐活動中去,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時,使學生的各項心智活動都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因為學習語言是一種主觀感悟和理性相統(tǒng)一的情感體悟過程,教師引領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細細品味,從不同文章的內容情感的比較中去領會,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品味去感悟,從而讓學生加深對作者以及文中的主要人物感情的理解,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從而使學生把握和領悟文本的深層內涵。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加深了對文章內容情感的體驗,領悟到了文本的內涵。由此可見,在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在教師的智慧引領下,學生在閱讀中盡情體悟,學生的思維在與老師、同學、文本的對話中得以激發(fā),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老師還要引領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成果及時進行自我反饋,使學生更進一步深化閱讀體驗,使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真正發(fā)揮其有效性的作用。
五、 結語
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一同成長的家園。在新課程理念下,老師要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注重與學生對話,共同構筑精神世界,解讀學生的個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深化閱讀體驗,感悟文本意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領他們去感悟深化文本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孔鍇.當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
[2] 陳厚德編著.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文韜,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獨山縣興農(nóng)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