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香
摘 要: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和決策者,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合作觀念;精心設計有效地課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實踐 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和交流的能力,并幫助其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開拓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找尋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匯點,培養(yǎng)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1]
一、鉆研教材,挖掘情感
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更好地引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內心世界形成積極、具有正能量的情感。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提煉,將語文課文中所蘊含和流露出的真實情感,應用到教學當中。如在進行《窮人》一文的教學時,教師應把握住文中“窮人”的高尚品質,才能將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寧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善良高尚品質傳達給學生,從而引發(fā)學生與文本之間情感上的共鳴,真正了解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習質量。2、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豐富廣闊的知識儲備,如此才能將教材內容及作者的人生經歷、創(chuàng)作背景和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入地進行剖析,通過語文教學并結合自身豐厚的知識閱歷將教材文本所蘊含的知識和情感解放出來。如在《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一文的教學中,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同時讓學生明白“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進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者所回憶的幾件事中描寫魯迅先生的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進行總結歸納,使學生觀察通過細微之處表現人物品格的寫作手法,從而能夠聯系上下文理解人物的內心情感,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使學生在理解中積淀情感,與文本深情對話,從而不斷豐富文本內涵,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扎實有效。[2]
二、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內涵博大精深。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合作性學習,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相互的關心,共同進步,讓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于學習中。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課文的過程中感受文本內涵。教師在語文教學實施合作性學習的過程中應發(fā)揮其引導作用:1、合作分組學習應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來進行布置和設計,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指導和關注。2、合作學習應立足于文本知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體現了知識性與思想性、基礎性與發(fā)展性、科學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因此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應以文本知識為中心,進行教學資源拓展也應圍繞文本知識進行。3、合作學習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除了要掌握所要講解的文本知識外,還要深刻領悟合作學習的本質要求,如對合作內容的準確定位、合作學習教案的設計等。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來幫助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構建。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學習成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于文本的解析,還應注意課后練習的設計,要以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基礎,以遷移運用為重點,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讀寫結合的片段練習以及摘抄練習等。練習設計要注意把握各年級學生的特點,低年級學生的練習目標要以了解詞句意思和感知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應以把握課文中心主旨、體會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情感為主;高年級則要從文體、寫作順序和表現手法等方面去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師所設練習不宜過難,超出學生的理解范圍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過于簡單則不能達到訓練目的。因此,設計訓練要針對學生日常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來進行,如讓學生默寫常出錯的古詩詞,積累作家生平代表作等。練習還應體現在鍛煉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如在學習一篇課文后,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通過演講的方式來進行讀后感的表達,此類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語感,提高口語水平。還可以體現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寫作,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寫作能力,達到了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目的。
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學生進入學習階段的入門學科,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提升文化內涵的重任。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馮德兵.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12):75.
[2]何亮.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淺析[J].文學教育(中),2013(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