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偉
摘要: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內(nèi)涵,是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幫助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掘教科書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本文將對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感恩教育;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
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過一定的教育內(nèi)容,讓小學生知恩、感恩、報恩、施恩。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思想啟蒙的重要時期,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感恩教育不僅有益于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對他們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也大有裨益[1]。
一、感恩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
《辭?!吩唬焊卸?,即在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后,對他人產(chǎn)生的一種感激和愛戴之情。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父輩們經(jīng)過吃苦耐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后,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活?,F(xiàn)在的小學生從小便生活在蜜罐里,冷漠自私、唯我獨尊、缺乏責任感、耐挫能力差等心理特點凸顯無疑。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個媒體平面搜索到許多案例:
事件1:東東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最近因在課堂上故意喧嘩被老師罰值日。他一肚子的怨氣,回到家后要求爸爸媽媽到學校去替他值日,否則的話他就絕食。最后,由于爸爸媽媽工作太忙,不能脫身,爺爺奶奶親自到校替孫子擦黑板、掃地、擦玻璃。
事件2:雯雯在課堂上走神了,被老師發(fā)現(xiàn),受到了批評。課下,雯雯惡狠狠地對同桌說:“真可惡,一點也不給面子,等我長大了,一定找機會好好地給這家伙一個教訓?!薄@樣的案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甚至于已經(jīng)成為一種認知常態(tài)。為了一點小小的挫折、誤會而離家出走、傷害親人、報復社會等案例也不時地見諸報端,都讓我們傷心不已、徒留嗟嘆。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如臥冰求鯉、扇枕溫衾的典故,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格言,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詞名句。當我們閱讀自然山水的文字時,要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山河,感恩自然饋贈;學習無私親情的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領悟父母之愛的偉大、深沉……點點滴滴、潤物無聲,有效地滲透感恩教育,促進小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健康發(fā)展,這或許也正是課程改革的初衷[2]。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感恩教育的策略與方法
(一)信息篩選——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知恩。要根據(jù)文章特點,引導學生篩選信息,明白要感誰的恩,感什么恩。表現(xiàn)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寫景的記敘文或是說明性質(zhì)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從景物特點、從事物特點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寫人記事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或事情的意義,感知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
(二)情感體驗——感恩。
沒有情感體驗的感恩教育是膚淺的。我們要通過情感體驗,讓學生對感恩教育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1.在朗讀中體驗。適宜感恩教育的課文,大多文質(zhì)兼美,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情朗讀的重點,一是直接抒發(fā)感恩情感的語段,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復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體會對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點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段,在朗讀中體驗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寫員》一課,要反復朗讀有關敘利奧的心理描寫的語段,體會敘利奧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對家庭的責任感;三是景物描寫細致的語段,要在反復的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敬畏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寫山雨的語段反復朗讀,體會大自然的神奇,愉悅自己的情感。此外,要騰出時間讓學生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課外多讀全文,把對課文的體驗留下深深的痕跡[3]。
2.在想象中體驗。表現(xiàn)大自然美景的課文,通過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黃河魂》對壺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體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國的雄偉壯麗;表現(xiàn)祖國優(yōu)秀兒女包括英烈的課文,通過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對人物高尚品質(zhì)的認識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壯士》,想象五壯士英勇殲敵的情景,能夠激起我們抵御侵略的萬丈豪情。3.在思維中體驗。對表現(xiàn)事物意義的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思維,在思維中深刻認識事物的意義,體驗恩情的深廣。如,《只有一個地球》,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深入認識地球對人類的意義,體會地球對人類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從而體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激發(fā)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情感?!断蛲鶌W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三)傾訴衷腸——報恩。
從文本入手,學生已經(jīng)知恩、感恩,還要做適當?shù)耐卣?,讓學生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主要方法有:
1.保持角色本色訴衷腸,如,教學《西湖的“綠”》,可以“我為西湖的‘綠做貢獻”為話題,引導小練筆或進行說話訓練,2.深入角色訴衷腸,如,《秋天的懷念》一課,“每年掃墓時,史鐵生會跟母親說什么?”3.變換角色訴衷腸,如《窮人》的拓展教學,“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來后你會說什么?”
結論
總之,感恩教育既是小學階段人文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每個人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抗擊風雨、毅然前行的精神杠桿。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當立足教材、注重細節(jié),以開放的胸襟、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在點點滴滴中有效滲透感恩教育,為培養(yǎng)一批批德才兼?zhèn)?、陽光健康的世紀人才不遺余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