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瓊
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集投影、錄像、錄音、電視、幻燈、多媒體計算機等多種媒體實施于教育,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作為工具走進語文教學的課堂,它以精簡醒目的文字、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帶來了一次變革,為傳統(tǒng)的課堂注入新的血液?,F(xiàn)在的多媒體課堂已隨處可見,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工具,為課堂的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1. 直觀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的語文課本越是低年級,課本中的插圖就越多,可是逐一翻開高年級的語文課本卻發(fā)現(xiàn),課文的插圖逐級減少,這是為什么呢?對,這是依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而定的。根據(jù)有關兒童心理學研究,兒童要是脫離了豐富的客觀實物,就會削弱他們的思考力,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課文初步理解能力全來自于客觀事物的聯(lián)系,只有聯(lián)系到生活中的事物,他們才能更了解也更容易記住課文的內(nèi)容。因此,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妙趣橫生,而多媒體則是客觀形象,聲、光、圖相緊密結(jié)合的一種較好的手段,它能使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集中、專注。
2. 信息量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結(jié)合當今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可知,我們21世紀可以被稱呼為“讀圖時代”,學生在沒懂事之前就首先會看電視,甚至看電視學會了說話,或者是看電視學了不少字,然后看著動畫片和漫畫書逐漸長大,這些被圖“喂”大的一代,對于圖有著得天獨厚的理解方式。有些家長對于一些比較聰明卻比較調(diào)皮、懶惰的學生很頭疼,甚至建議將教科書改成一部部動畫片,讓他們看了就懂了。當然這只是調(diào)侃,但是卻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清清的溪水》是一則故事,在聽一些公開課時,教師將其中的一部分編輯成短短的動畫片,小朋友們看了就像看電視一樣,興趣非常濃,并且對于課文中人物角色的表情、語氣、內(nèi)容等,理解就更容易,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3. 有助于難點的突破
使用多媒體可以化課文的抽象為形象,對于一些中年級的學生理解難懂的字詞語句比較有作用,因為他們接觸的還不多,閱讀也比較少,而多媒體能使他們更為直觀地理解,而且不容易忘記。比如,小學三年級《錫林郭勒大草原》中有句:“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嵌”字特別難以理解,甚至你花費了一番口舌后,同學們還一知半解,而利用多媒體直觀呈現(xiàn)是最好的辦法,我們可以展示一張照片嵌在相框里,或者出示嵌滿鉆石的項鏈,如此形象,讓學生頓時明白了“嵌”的含義,并且教師相機用圖片拓展,如衣服上的飾品、星空,最后是一張“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的圖片,學生對于這些情景是印象深刻的。
4. 情景教學,優(yōu)化課堂氣氛
運用多媒體能優(yōu)化課堂氣氛,對提高語文課堂的藝術性有著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上一些比較優(yōu)美的散文時,如《秋天的雨》,有位老師別具匠心地展示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配樂吟誦課文,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們都像是游弋在秋雨中,沉醉于秋色秋香中……當配樂和吟誦停時,我們都驚嘆語言跟音樂的天然聯(lián)系,竟然能將語文課堂的魅力發(fā)揮如此淋漓盡致,多媒體真是為語文課堂增輝不少。
因此,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化抽象為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更直觀、形象、妙趣橫生,使課堂的效率大大提升。
利用它營造出一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氣氛,使信息技術更充分地發(fā)揮出輔助教學的功能,不斷為教學工作注入新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