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 要:當今,通過美術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審美素養(yǎng)教育,越來越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審美教學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率,也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針對這些問題,對小學美術審美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教學
新課改強調學生的素質教育,通過美術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促進其綜合發(fā)展成為美術教育的重心。廣大美術教師越來越重視審美教學,然而,重視并不等于有效。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美術審美教育的理念和策略,教學過程看上去“精彩”,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美術審美教學的問題
1.教師不會教
審美教學與技能教學不同。技能是可感知的,教師可以通過示范,讓學生直觀地學,還可通過作業(yè)來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而審美是思想意識層面的,學生聽懂了沒有?審美能力提升了沒有?師生間沒有可考證的渠道。教師習慣于直觀的技能教學,而不善于捕捉學生的思想,不知道怎樣將“美”的理念遷移到學生的意識中,缺乏思維引導能力。
2.價值引導缺失
教師賣力地教學生審美,但缺少對審美價值的有效引導。學生不知道“審美”有什么用,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審美。因而,就會缺少學習動機,缺少學習的興趣。沒有心理基礎的教育,是很難達成目標的。
3.教學形式單一
教師簡單地認為審美就是思想意識的教育。所以,在教學中單一地通過視覺向學生灌輸理念,而缺少對學生聽覺、觸覺、味覺的綜合調動,學生對“美”沒有立體多元的感知,學習效率低,且不能形成審美理念系統(tǒng)。
二、小學美術審美教學的實踐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小學美術教師應加強自身教學能力的進修,特別是加強對學生思維引導技巧方面的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應依據審美教育的特質和小學生的認知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1.打造創(chuàng)作性審美教學
不能簡單地將審美教學和技能教學割裂開來。對學生進行美術技能訓練的過程也是審美教學的過程。而且,學生美術技能的提升也會同時提升其審美能力。因而,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使用美術技能進行創(chuàng)作來實現審美教育。
如,《船》(蘇教版,下同)一課。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各種船的造型及船形的事物來進行審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繪制出各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船”。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自然會想辦法讓自己的“船”看起來“美”。這個過程就是促進學生審美意識和理念形成的過程。
2.打造開放性審美課堂
審美活動是思想的活動,每一個學生個體都會有不同的思想,并產生不同的審美理解。因而,教師不能將學生的審美意識固定在狹小的空間里,而應給他們放飛思想的空間,讓他們在開放的想象中對“美”進行再創(chuàng)造,從而實現審美的內化。
如,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方形。然后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什么事物是方形的?學生可能會聯(lián)想到房子、游泳池、操場等等。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或分組討論:什么樣的方形是“美”的?鼓勵他們把自己認為美的方形畫出來,讓同學評價。這時,學生的思維空間就打開了。有的喜歡長方形,有的認為正方形好看,有的認為細框的美,有的認為寬邊的美……學生通過發(fā)散性思維使審美能力得到了訓練。
3.拓展學生的審美空間
審美對象是相當豐富的,如果教師只帶領學生在教材有限的空間里開展審美學習,那么,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顯然是不足的。因而,教師應該突破教材,帶領學生到更寬廣的領域中去感受、認知美。
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從網絡上搜集大量的審美素材,并進行整理分類。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對這些素材進行美學思考,從而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
再如,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尋找美和感知美。首先,大自然的美是與人工設計的美不同的,那種渾然天成和鬼斧神工的美,有時是人的美術表現能力所不能達到的。其二,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美,不僅僅是由人來創(chuàng)造的,更多是來自于自然天成。
4.強調審美的社會屬性
此外,美術的美育不僅僅是針對造型藝術的,而且還應照應到人的心靈,即人的精神美、思想美。特別是,審美具有社會屬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明辨是非,培養(yǎng)他們建立喜愛“真、善、美”,反對“假、惡、丑”的健康審美理念。
如,帶領學生鑒賞油畫《拾穗者》。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尊重勞動者、欣賞勞動美的意識。而對某些學生“勞動是辛苦的”“要好好學習,將來不做農民、工人”“這些勞動者沒文化”等不正確的價值觀進行糾正。
總之,美術的美育教學目標,決不是簡單給學生展示幾張圖片就能實現的。教師應該糾正自己對美育的錯誤認識,把握美育的本質特征和目標要求,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真正促進學生美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銳.淺議審美如何滲透到小學美術教育中[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4).
[2]周菁.淺談美術教育的審美誤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11).
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