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寧文 王梓瀅
【摘 要】本文分析我國2012-2016年的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根據(jù)股權集中度分成三組,分析盈余管理、股權結構與投資效率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盈余管理的程度與投資效率負相關。股權高度集中時集中度越高投資效率越低;股權相對集中時集中度與投資效率正相關。股權高度集中、高度分散加劇盈余管理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性;股權相對集中弱化盈余管理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關系。
【關鍵詞】盈余管理;股權集中度;投資效率
一、引言
我國經濟普遍存在“高投資-低效率”的問題。投資效率決定公司的現(xiàn)金流量,影響盈利水平。我國企業(yè)出于上市、增加融資、提高股價等目的,利用關聯(lián)交易等手段調節(jié)盈余,導致盈余管理愈演愈烈。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yè)的股權結構普遍高度集中或高度分散。不同的股權結構反映了不同的治理結構,治理效率影響公司決策。本文以我國2012-2016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分析盈余管理、股權結構與投資效率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信息不對稱促使企業(yè)進行盈余管理,加劇外部投資者與股東的摩擦,出現(xiàn)非效率投資(Bushman,Smith,2001)。任春艷(2012)認為盈余管理與投資效率顯著負相關1。李彬、張俊瑞(2013)認為盈余管理加劇過度投資,對公司價值產生負面影響2。
股權高度集中,大股東利用盈余管理粉飾報表,掩蓋其侵占中小股東和企業(yè)利益的行為,進行投資過度或投資不足(劉星,楊亦民,2008)3。股權相對集中,股權制衡機制完善,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提高投資效率。股權高度分散,股東不能有效監(jiān)督管理者,管理層可能放棄盡管有風險但卻對股東價值有益的投資項目,投資效率降低。Pindado,Torre(2006)認為股權集中度適度抑制過度投資;集中度過高時過度投資過多。陳曉明和周偉賢(2008)認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投資負相關4。趙卿(2012)認為股權集中度與過度投資呈U型關系5。GaryB(2006)發(fā)現(xiàn)股權相對分散時,過多的盈余管理助長非效率投資。
假設H1:盈余管理的程度與投資效率負相關。
假設H2a:股權高度集中,股權結構越集中投資效率越低;H2b:股權相對集中,股權集中度與投資效率正相關;H2c:股權高度分散,股權結構越分散投資效率越低。
假設H3a:股權高度集中,加劇盈余管理的程度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關系;H3b:股權相對集中,弱化盈余管理的程度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關系;H3c:股權高度分散,加劇盈余管理的程度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與數(shù)據(jù)
本文研究2012-2016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并進行篩選:剔除金融保險業(yè)上市公司;剔除極端異常值;剔除數(shù)據(jù)缺失。得到2012-2016年1919家上市公司的共9595條數(shù)據(jù)。本文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國泰安數(shù)據(jù)庫(CSMAR),利用SPSS22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模型構建與變量說明
本文使用修正的瓊斯模型(Jones 1991,Dechow 1995)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股權結構用股權集中度表示,用H指數(shù)衡量,H指數(shù)大于25%為股權高度集中,在4%至25%為相對集中,小于4%為高度分散;用Richardson(2006)6模型衡量投資效率。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
表2是描述性統(tǒng)計。|ABI|平均值0.059,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資行為;|ABI|最大值5.925,最小值0,不同公司投資效率差別較大。|DA|平均數(shù)為0.067,中位數(shù)為0.041,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DA|最大值5.469,最小值0,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同。OC最小值為0.020,股權高度分散;最大值為0.810,股權高度集中。
(二)回歸結果分析
表3是模型1的回歸結果,第二列|DA|與|ABI|系數(shù)0.422顯著為正。|DA|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證明H1。股權高度集中組,股權集中度與|ABI|系數(shù)0.035顯著為正,證明H2a。股權相對集中組,股權集中度與|ABI|系數(shù)-0.004顯著為負,證明H2b。股權高度分散組,股權集中度與|ABI|系數(shù)0.254為正值,不顯著,沒有證明H2c,可能是因為眾多分散的小股東的搭便車現(xiàn)象,監(jiān)督力小,投資效率取決于管理層能否理性投資。
表4是模型2的回歸結果。股權高度集中組,交互項|DA|*OC與|ABI|系數(shù)1.044顯著為正,證明H3a。股權相對集中組,交互項與|ABI|系數(shù)-2.227顯著為負,證明H3b。高度分散組中,交互項與|ABI|系數(shù)8.414顯著為正,證明H3c。
(三)穩(wěn)健性分析
本文將公式4.2的殘差,按值的大小取前1/3和后1/3分別作為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組,對其進行回歸分析。檢驗結果與前述結果保持一致,說明本文的結果具有可靠性。
五、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2012-2016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研究盈余管理、股權結構與投資效率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盈余管理與投資效率負相關。股權越高度集中投資效率越低;股權相對集中與投資效率正相關。股權高度集中或高度分散加強盈余管理與投資效率的負相關性,股權相對集中弱化二者的負相關關系。
提高企業(yè)投資效率,必須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企業(yè)相對集中的股權結構,更有利于降低盈余管理對投資效率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任春艷.從企業(yè)投資效率看盈余管理的經濟后果-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ù)[J].財經研究,2012,(2):61-70.
[2]李彬,張俊瑞.過度投資、盈余管理方式“合謀”與公司價值[J].經濟科
學,2013(1):112-125.
[3]劉星,楊亦民.控制性股東,融資結構與企業(yè)投資行為研究[J].系統(tǒng)工程學
報,2008(3):357-361.
[4]陳曉明,周偉賢.股權結構、公司治理與上市公司投資水平的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08(3):47-51.
[5]趙卿.股權集中、股權制衡與過度投資[J].金融經濟,2012(5):75-77.
[6]Richardson.S.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Studies,2006(11):159-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