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琳
【摘 要】 有效的朗讀,可使學生從課文中感受生活,受到感染,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夠讓他們把文章讀懂、讀美、讀活,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語言,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最后能夠?qū)W以致用。
【關(guān)鍵詞】 朗讀教學;小學;語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孩子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diào)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nèi)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人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梳理清楚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lián)系實際閱讀情況,才能把握朗讀的基調(diào)和語氣。
二、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1. 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
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 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
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lǐng)悟。
3. 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
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
三、以聽促讀——提高朗讀水平
在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模仿。因此,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yōu)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范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fā)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四、扮演角色——激發(fā)朗讀興趣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強,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們直接地感受語言,再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在模仿中體驗人物的語氣、動作和情感,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總而言之,有效的朗讀,可使學生從課文中感受生活,受到感染,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夠讓他們把文章讀懂、讀美、讀活,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語言,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最后能夠?qū)W以致用,這也正是語文朗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朗讀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阿達莫維奇.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M]. 北京:北京大眾出版社,1954.
[2] 肖娟.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 東西南北(教育),2018(8).
[3] 付瑜. 淺談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2016(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