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qū),江蘇南京 210000)
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顯性化培養(yǎng)
田 莉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紅山校區(qū),江蘇南京 210000)
質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因此,筆者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出發(fā),以教材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正確的價值取向,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思想品德 ;質疑能力;顯性化培養(yǎng)
哈佛學者、《知識管理學》一書的作者布魯克認為:“知識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是對客觀信息進行的簡單加工處理,更重要的是發(fā)掘員工頭腦中潛在的想法、直覺、靈感和智慧?!爆F(xiàn)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已經(jīng)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培養(yǎng),但往往忽視了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聽課中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會在老師的引導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得出結論,情感得到升華,很少聽到學生對教材、對老師的觀點產(chǎn)生質疑?,F(xiàn)在提問的學生較少,提出的問題比較膚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學生提不出問題,二是學生不敢提問,三是學生不會提問。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學習不主動、不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師的教學不夠藝術,只注重了教,只發(fā)揮了老師的主體作用,沒有真正起到主導的作用。
本文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談談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質疑能力的顯性化培養(yǎng)。本文所指的顯性化,是針對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具體可操作的、外顯式能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比魏沃R的獲取只有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也只有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問題,并產(chǎn)生想要急于弄清問題的欲望,這時,學生就急于想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來。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踐經(jīng)驗,積極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
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對于我們成人來講,在公眾場合提出自己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尚且有一種難度,何況是對于學生。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①害怕講錯,引起別人的笑話;②自卑心理,不敢在大庭廣眾下發(fā)言;③出于無所謂的心理。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敢于提問,讓其了解敢于質疑、敢于提問的重要性,對于自身的發(fā)展,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大有裨益的[1]。那么,怎樣使這部分學生將問題提出來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善于營造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的、自由的、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甚至允許發(fā)表錯誤觀點的課堂氛圍。
其次,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管正確與否,都是一個觀點與觀點碰撞的過程,一個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自我成長的過程。在剛開始的一個班的授課中,我事先將學習的內(nèi)容告知學生,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然后學生將自己提出的問題寫在紙條上,第二天交給我進行選擇,針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一段時間下來,大部分學生都敢于提問了,并且慢慢開始從紙條提問發(fā)展到課堂上也敢于質疑、提問。
再次,要積極評價,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相信“教學相長”,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也是一個促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鉆研教材,不斷提高。因此,對于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在這里“積極的評價”不僅僅是沒有原則性的表揚,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問題給予科學的評價。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觀點要給予肯定和重視,給予贊揚和鼓勵。不管正確與否,抑或是提出的問題很幼稚,教師都應該以誠懇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釋疑解惑。
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引起,且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設法去尋求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產(chǎn)生一些新的問題,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發(fā)問。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質疑、釋疑的情境,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去體會、去感悟,打破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tài),使學生在情境中產(chǎn)生困惑,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其內(nèi)驅力,喚起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做進一步的探究以解答問題,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新知,提高能力[2-3]。
例如,在學習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課時,設置一個情境:總理在外出巡察時,和百姓親切地握手交談。對于這個情境大部分同學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而這時就有的同學提出了質疑:“為什么總理與百姓握手交談就體現(xiàn)了平等呢?正是這樣的說法反而說明人生來是不平等的?!边@個提問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爭論,打開了同學們思考的空間。
首先,要教會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提有價值的問題有利于我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反映到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上,即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總是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往往是為了“提問”而“提問”,學生提問,不是抓住主題,而是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不休,偏題、離題,甚至與主題背道而馳。那么,這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科學的提問方法,學會提問。
就初中思想品德學科而言,有價值的問題要能夠體現(xiàn)以下特征:①問題與課堂主題有關;②問題具有爭議性和挑戰(zhàn)性;③問題針對學習中的重點或者比較含蓄的地方;④問題能夠反映實質。
其次,要掌握提問的有效方法。提問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其一,遇事先問為什么,可從事物含義、特征、內(nèi)容、類別等來提問;其二,了解“為什么”,可從原因、影響、關系等來提問;其三,最終解決“怎么辦”,可從舉措、注意事項等來提問[4]。例如,在學習思想品德九年級《科教興國》一課的內(nèi)容時,讓學生分別從這三個步驟來提問:“科教興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試試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怎樣去實施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這幾個問題就涵蓋了本課的知識脈絡,學生也簡單易學,知道如何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來提問,慢慢就可以打開思路,提高質疑能力。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要求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但也要辯證地看待、科學地分析。鼓勵學生提問并不等于鼓勵盲目提問,盲目的提問只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愿思考、過于依賴的習慣,我們要通過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敢于提、善于提有價值的問題,不斷地提高質疑能力?!皩W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疑而不思,勢必疑而不解。唯有三思而問,才能豁然開朗,才能引導學生于無疑處見疑,以至通過思考發(fā)現(xiàn)真理。
[1]王曉洪,林建文.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01):13-14.
[2]耿醒.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現(xiàn)代閱讀,2011,(01):155-156.
[3]何錦錕.談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1,(18):17.
[4]張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03):24-25.
田莉(1980),女,中學一級教師,南京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玄武區(qū)思想品德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初中思品課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