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東
【摘要】探討了如何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對初中生來說歷史學科知識量大,課堂沉悶乏味,難以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要想增強初中歷史的趣味性,教師應該做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精選教學素材;精彩的開場白;穿插講解;科學提問;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幫助學生巧記歷史知識;開展歷史活動,增強歷史教學趣味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 趣味性 教學實踐
很多初中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因為歷史課有大量的知識需要背誦,教師的教學方式又單一,使他們感到歷史課是枯燥乏味的。初中歷史課程對學生歷史常識的積累、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很多初中生對某一課程感興趣是因為學科教師,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獲得學生的喜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尊重、理解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與學生交友交心。教師要經(jīng)常鼓勵學生,善于尋找挖掘?qū)W生的優(yōu)點,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學會自我欣賞。此外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很高的教學能力,還要有高尚的品德,能夠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樣教師才能有強大的魅力,吸引學生關注教師、與教師交流,提高對其所教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一)精選教學素材
教學素材的選擇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年齡特征,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學素材可以是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等。生活化的教學素材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歷史雖然研究的是過去的事件,但是這些事件也是過去的現(xiàn)實,而且對當今的現(xiàn)實生活也有重要影響,歷史與當前的現(xiàn)實生活也有緊密聯(lián)系。生活化素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不僅令學生感到熟悉,有利于其理解學習知識,還能使學生意識到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生活中自覺的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生活化素材既要包括豐富的歷史知識,又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貼合。如在岳麓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中的《絲綢之路的開通》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絲綢之路對商品交流的影響。教師可以以生活中常見的果蔬,如葡萄、核桃、菠菜等為例子,告訴學生這些并不是我國本來就有的,而是在古代的商業(yè)交流中傳來的。接下來再詳細講解“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這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其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
(二)精彩的開場白
開場白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方式,要先聲奪人,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良好的教學氛圍奠定基礎。如在學習《五四愛國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開始時,向?qū)W生提問:“青年節(jié)是哪一天,為什么是這一天?”這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積極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三)穿插講解
為了讓初中歷史課有趣味,教師在講解教材上知識的同時,可以穿插講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歷史典故、名人軼事等。這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課堂氣氛。如在講《三國鼎立》時,可以講一些“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等故事,在講《百家爭鳴》時,可以講一些孔子、孟子等人的故事。這能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使歷史知識變得更生動,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四)科學提問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它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課堂氛圍活躍。提問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其獲得新的知識。課堂提問要適時,問題設計要科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使問題設計既不脫離教學內(nèi)容,又難易適中,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這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其積極思考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如《法國大革命》一課,在講拿破侖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有什么作用”,這個問題不僅要求學生認識到戰(zhàn)爭的侵略性,對世界和平的破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傷害,還要認識其積極的一面。這就要求學生要用歷史唯物辯證的眼光來看問題,認識到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對封建勢力的打擊,它的進步性。這個問題能提高學生的探索興趣和辯證思維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解決問題時獲得成就感,增強對歷史學習的信心。此外,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探討過程,學生遇到困難,要給予提示和指導,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補充。對于課本中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經(jīng)過思考討論得出答案,教師再進行總結補充。
(五)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并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內(nèi),它能通過圖片、視頻、文字、聲音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豐富的信息,令人感到生動直觀。初中歷史課堂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還能促進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要認識到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作用,加強對其的運用。如在學習《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時,學生對解放、文革、上個世紀80年代的社會生活并沒有切身體會,教材上的文字和少量的圖片也難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時代的變革。以服裝為例,教師可以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不同時期的服裝。解放初的服裝大多是中山裝和列寧裝,文革時大多是軍裝,這些服裝的材質(zhì)、顏色、形式等單一,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服裝的顏色、風格多樣且在不斷變化。這種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視頻等,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時代的巨大變遷。不僅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增強了歷史教學的趣味性。
(六)幫助學生巧記歷史知識
我國的歷史悠久,有很多朝代和重大事件,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總結歸類,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如在記憶春秋五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編口訣;“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莊)”來讓學生記憶。也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的電影、紀錄片等視頻,使其對這部分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開展歷史活動,增強歷史教學趣味性
初中生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要抓住他們這種心理特征,開展有趣的歷史活動。岳麓版的初中歷史教材有專門的活動課,教師不應該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這些活動課,而要精心組織,充分發(fā)揮它們的自身作用。如在《歷史文物仿制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仿制文物的步驟,應該注意的問題,如何收集利用素材和工具,并動手仿制文物。學生仿制文物完成后,教師可以開展一個作品展覽會,對學生仿制的陶瓷器、竹簡、唐代仕女等文物,進行觀摩評議。這種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鑒賞能力、動手能力,使其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增強對其的保護意識,同時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四、結束語
要想增強初中歷史的趣味性,教師在增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結合初中歷史課程特征和初中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強初中歷史的趣味性,消除學生對歷史課的排斥和抵觸心理,逐漸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興趣。
參考文獻:
[1]鐘曉紅.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和成長[J].文理導航,2015,(10).
[2]晏煒.如何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J].小作家選刊,2015,(31).
[3]牛軍.初中歷史趣味教學探討[J].內(nèi)蒙古教育,2016,(36):96.
[4]田進國.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5,(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