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燕
摘 要:立體圖形是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教學中的難點。立體圖形具有抽象性特點,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微課能夠轉變傳統(tǒng)的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模式,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對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并就其運用策略進行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微課;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教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1-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1.092
微課主要是通過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微課的播放時間一般為5-10分鐘,一個視頻只圍繞著一個知識點進行分析,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其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作用分析
(一)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的,學生在利用微課學習時,可隨時暫停、播放,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性的學習。如果遺忘了某個知識點,或者對某個知識點的認識比較模糊,可重新播放視頻進行鞏固學習。所以,微課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教學中的應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每個知識點都進行詳細的講解,因此有的知識點會講解得比較簡略。但是,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會不同。為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可利用微課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在家利用微課自學,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觀看視頻,還可以一邊看視頻分析,一邊做好筆記。在整理筆記的過程中,也能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突破重難點
立體圖形是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的難點,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許多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都不太牢固。微課能對立體圖形的空間結構進行展示,使抽象的立體圖像變得形象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對于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通過微課能利用旋轉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圖形的各個面,讓學生看到圖形的空間結構。如果單憑學生的想象能力,很難將圖形的每個面都想象出來,在腦海中依舊會將其想象成平面圖形,不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
二、運用策略
(一)利用微課進行實物展示
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的立體圖形教學中,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空間結構的理解。并且實物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物體,將實物與數(shù)學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學生對立體圖形相關知識點進行簡捷、形象的思考。例如,在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立體圖形進行講解時,教師可利用微課的方式,將魔方、鞋盒、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利用起來進行教學,將這些實物通過微課來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可將實物進行旋轉。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摸、畫、找等方式,讓學生對不同實物的面進行研究,形成不同圖形的表象,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面”是存在于“體”上的。并且,在微課展示實物的同時,教師可在微課中抽象出相應的立體圖形,讓學生能夠將實物與圖形對比起來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有了漸進式的發(fā)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自己根據(jù)微課中的圖形展示,動手制作不同的立體圖形,加深學生對不同立體圖形的認知。
(二)利用微課優(yōu)化展示效果
微課不僅能夠通過圖像、文字的形式分析相關知識點,還能通過動畫、聲音的結合,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樂趣、輕松的學習氛圍。因此,在小學高年級的立體圖形教學中引入微課,能夠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微課的作用下,立體圖形的學習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的視野可以得到拓展,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展示平臺。例如,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問題進行研究時,通過微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通過圖形制作軟件,以不同的方式對長方體進行切割,并將切割的過程以分解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同時,通過幾組不同圖形在同一屏幕上的對比展示,更能夠方便學生進行研究,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不同切割方法對長方體表面積的影響,使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增減問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利用微課進行探究性教學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為以后在初中的數(shù)學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利用微課對小學高年級立體圖形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進步。例如,在圓柱和圓錐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動畫,展示兩種立體圖形的剖面圖,并通過動畫將剖面圖卷起來形成原來的圖形。在展示完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異同點進行總結,看學生的總結是否全面。在學生總結兩種立體圖形的異同點時,不僅能對其進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如果學生對于自己總結的內容不太自信,可重復的觀看視頻,并在需要研究的地方暫停視頻,待研究完以后再繼續(xù)播放。這樣,學生就可發(fā)現(xiàn)兩者的相同點是,他們的側面都是一個曲面,而不同點在于,圓錐有一個圓形底面,圓柱有兩個底面,且都是圓形的。通過對剖面圖的學習,學生還可分別對圓錐和圓柱的特點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從而對這兩種類型的立體圖形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中,微課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資源,以視頻為依托,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展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微課對相關立體圖形的實物進行展示,并對展示空間進行優(yōu)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何小平.淺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微課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17(17):42-43.
[2] 劉婕.運用微課教學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立體圖形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7(17):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