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奉慧
摘 要:閱讀教學對小學生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形成有關鍵影響,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知識素養(yǎng)?;诖?,本文主要根據(jù)現(xiàn)實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技巧,希望能幫助教師掌握全面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知識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技巧;注意事項
一、閱讀前的合理引導
教師在進行知識導入時,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比如:教師在講解《少年閏土》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先講一個童年捕鳥的有趣經(jīng)歷,勾起學生對童年時光的回憶,當學生已經(jīng)從一個故事的傾聽者變成了故事的參與者時,教師便可以正式引入《少年閏土》的正文,讓學生通過文中所描寫的捕鳥情景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深入理解這篇意義深刻的文章。二是先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再進一步講解需要仔細學習的文章。比如:教師在講解《貓》這一篇文章時,可以先放映一些關于貓的小視頻供學生觀看,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講講自己心中的貓是怎樣的形態(tài),如果自己寫一篇關于貓的文章會如何下筆,進而引入老舍先生的《貓》,使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閱讀和學習,從而更能體會文章語言的精妙和情感的流露,幫助學生學好這篇文章。
二、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閱讀前,教師可以簡單介紹作者寫作時的歷史和人物背景,讓學生對作者的身份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加強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閱讀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小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文章,從作者的描寫中找到真正的答案,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閱讀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由討論,分享自己喜歡的字句或者段落,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交流閱讀過后的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顯然,閱讀教學要覆蓋學生閱讀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注意講課的節(jié)奏,不要盲目求快,講解文章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更快地完成閱讀任務,而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真正情感,學習更多的表達技巧。
三、閱讀中注重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導
一個人的閱讀史,也是他的心靈發(fā)育史,閱讀的意義在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幫助學生建立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更注重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引導,讓學生帶著感情進行閱讀,從而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享受閱讀的美妙過程。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詩詞的欣賞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教師應當抓住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創(chuàng)造力強的特點,開展有趣的詩詞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杜甫的《絕句》時,不但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更要體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理解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詩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加強對作者所抒發(fā)情感的理解和用詞精妙的欣賞,真正體會詩詞的古典韻味,然而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注重檢查學生是否將詩詞完整背熟,沒有將時間用到對詩詞的深入剖析上,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教學方法,最終會導致學生只會背誦詩詞而不理解其真正含義,對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水平?jīng)]有太大的意義。
四、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教學方法
小學生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會受到生活環(huán)境、學習基礎以及個人理解能力的影響而產(chǎn)生不同的閱讀體驗,比如對作者情感理解的差異、對描寫手法欣賞程度的差異等,這都是十分常見的。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做具體的調(diào)整,科學設計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形成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切忌刻意去統(tǒng)一學生的閱讀感受,以免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當學生學習《桂花雨》這篇文章時,有的學生最喜歡作者所描寫的桂花香,對“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這句話印象深刻;有的學生卻認為文章的精髓在于“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這句話,覺得它更能體現(xiàn)出作者所表達的思鄉(xiāng)情感。這些想法都是學生閱讀文章后的真實感受,是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章作出的賞析,即使觀點不同也無可厚非,因為體會閱讀的快樂、感受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韻味才是閱讀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抓住小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豐富而理解力、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年齡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科學而全面的教學工作。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進行知識的導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知識的拓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此同時,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異,在講解時突出感情,避免一味地灌輸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更為豐富的精神情感世界,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5(06).
[2]李開忠.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02).
[3]孔祥福.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4(26).
[4]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5]童玲.提問點亮閱讀課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