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勝春
【摘 要】作業(yè)是課堂學習的鞏固和練習,也是學生思維拓展,能力提高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作業(yè)的過程中是愛上學習的重要契機。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形式單一、完成過程封閉,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感。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傳統(tǒng)習題型作業(yè)的基礎上,增加作業(yè)的形式和花樣。
【關鍵詞】作業(yè)形式;作業(yè)設計;學習形式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杰說過,知識的本質(zhì)是活動。因此,要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則必須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如解題、答問、實驗、測驗等來強化所學的知識?!皽p負”之后,各種練習冊、訓練冊遠離了學生,但不做必要的練習就達不到鞏固新知、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設計作業(yè),讓學生既不負擔過重,又能掌握知識,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在實踐中,筆者根據(jù)某些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了一些有趣味、有實效、有生活氣息的作業(yè),學生覺得這類作業(yè)不難、不累、樂意做。
上新課前,筆者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質(zhì)疑問難。同一件事、同一篇文章、同一句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各人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搜集學生中新穎的、有見地的問題充實到我的備課內(nèi)容中,成了我的“必修課”,根據(jù)學生提供的材料,完善課堂教學,啟發(fā)設計作業(yè)的思路,一舉多得。作業(yè)之前,教師作必要的指導。作業(yè)之后,及時反饋和評價。對優(yōu)秀的作業(yè)予以鼓勵,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激發(fā)他做好下一次興趣和信心,這類的作業(yè)大致有以下幾種:
1.練筆作業(yè)
《臺灣蝴蝶甲天下》介紹因罕見而聞名于世的觀賞——臺灣蝴蝶,主要從臺灣蝴蝶的品種繁多、珍品奇特、繁殖旺盛、群蝶飛舞及飛往蝴蝶谷越冬的奇事這幾個方面寫出了臺灣蝴蝶的特有風采。學生讀后贊嘆不已,特別是“它們成群結隊在樹木花叢間、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猶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飄動”一句令人神往。學完課文后,我在黑板上寫了兩個題目:《游蝴蝶谷》、《漫步蝴蝶的天堂》,我要求學生任選一題,寫一篇想象文章,可以借用文中的一些句子,學生看了心領神會,連聲說“好寫,好寫”。有的學生開頭就很有意思:“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兩岸來往十分便利。今年的五一節(jié)長假,我們?nèi)夷矫巴暮葏⒂^……有的描寫巨大的蛇頭蝶:“我正看得出神,忽然,一個臉盆般大的黑乎乎的東西向我壓過來,我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定睛一看,原來是赫赫有名的‘蛇頭蝶……”批改后,還設了一堂課講評,誦讀好的文章,使學生獲得自信,得到滿足。
《晏子使楚》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他,他以自己的聰明才Z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在品味了晏子出色的口才后,請同學們思考:從晏子身上看,作為一名外交官應具備哪些素質(zhì)?話音剛落,學生立刻議論紛紛。我要求學生回去再動動腦筋,可以觀察(電視中外交部發(fā)言人的發(fā)言)、查閱(有關資料)、請教(家長、朋友),寫幾句話。學生思考的大致結果是:一名優(yōu)秀的外交官應精通多國語言,時刻牢記維護祖國尊嚴,知識豐富,口才出眾,隨機應變,不卑不亢。這一訓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不動筆作業(yè)
《月光曲》一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偉大的音樂家。課文語言優(yōu)美,感情豐富,配有優(yōu)美的插圖,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完這篇課文,學生一致建議聽聽《月光曲》的磁帶或碟片,欣賞《月光曲》。第二天就有同學把碟片帶到學校,請同學一起欣賞。當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時,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神情專注,想象著月光下大海波濤起伏的景象。體會著貝多芬對盲姑娘的同情。
《桂林山水》一文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贊美了祖國的錦秀河山。學課文前布置一項作業(yè):查找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供大家欣賞。林楚同學拿來了媽媽去桂林旅游時拍的一組照片,照片拍攝技術不錯,清晰度高,取景角度妙,漓江水的清澈、寧靜、碧綠赫然躍于照片之上,大家看了嘖嘖稱贊;鄭楠拿來了一疊明信片送給同學,陳娟娟拿來了爸爸買來的桂林山水精裝畫冊,把桂林的幾十個景點從不同角度拍攝下來,色彩明麗,十分迷人。欣賞了畫冊以后,再上課文,就游刃有余,十分輕松了。
學了科學課《食物鏈飼養(yǎng)場》后,布置欣賞收集科技信息。學生興趣盎然,查報紙,翻雜志。結合思品課《科學技術神通廣大》一課,設計了一堂科技信息交流課,有的介紹“以色列的海水淡化廠”,有的介紹我國的世界級先進戰(zhàn)機——殲11,有的告訴大家“嫦娥奔月計劃”等等,內(nèi)容五花八門,十分吸引學生。
3.生活中的隨機作業(yè)
關心國家大事,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每個學生都愛看電視,與其限制他們看電視,還不如引導他們看一些有意義的節(jié)目,開拓視野,了解社會,提高他們認識現(xiàn)實的能力。我常建議學生收看《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節(jié)目。在日本扣押我國漁船的日子,我在提醒學生注意收聽看廣播電視的同時,還引導他們讀報上的一些評論。對這些問題,學生一時較難形成自己的觀點,但他們可以轉(zhuǎn)述專家的一些觀點,來達到認識和了解事件的表象和真相的目的。
這幾年全世界惡劣天氣氣候活動頻繁,該如何度過炎炎夏日、不影響學習呢?我班數(shù)學速算比賽“全軍覆沒”,這是什么原因呢?把零食帶進學校,有害無益,怎樣消滅這種不良風氣呢?諸如此類生活中的問題都可以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寫下來。這類問題與學生關系密切,學生不會感到乏味、無話可說,反而會去很認真地完成。
布置作業(yè)不拘一格,才能給學生帶來興趣和吸引力。有了興趣,作業(yè)不再成為一種負擔。這是筆者在教育中一種嘗試,事實證明。它確實是促進學生樂學、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的一帖良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