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梅
摘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學生都具有各種不同的優(yōu)勢。這就要求教師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結合英語教材,為學生設計出最適應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案。因此,本文將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探討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多元智能理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元智能理論;教學方法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要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由于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與短缺都各有不同,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方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那么,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呢?
一、 優(yōu)化課堂問題設置
提問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直接途徑。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采取新穎、開放的問題來調動學生回答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拋棄以往過于抽象或理論化的提問,多涉及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難度系數不高的問題,擴大學生的思考范圍。
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7 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時,由于單元內容涉及很多跟科技有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現(xiàn)代科技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比如“會呼吸的小夜燈”、“暖手鼠標墊”、“顯示溫度的保溫杯”等。這些小物品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獲得新奇的感受。觀看完后,讓學生討論“What do you think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to our life?”學生們可以組成小組,自由交流與溝通,體會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與享受。接著再隨機抽取幾名學生發(fā)表意見,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追問“If you were a scientist,what would you most like to invent to benefit our life?”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能力,從多個角度展開想象力。類似存在多種答案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接著提問學生“Is there any answers?”
利用開放、新穎的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廣闊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英語學習其實涵蓋許多方面,像上面的案例中就包括了科技發(fā)明知識,需要學生利用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去解決問題。一個好的問題是可以引申到無數個有意義的問題,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英語知識。
二、 開展趣味教學活動
為了突破學生頭腦印象中晦澀難懂的英語閱讀內容,教師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貼近真實的情境氛圍,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來拉近學生與教材知識的距離,并可以通過實踐訓練的方法將經驗轉化為有效的知識構成。
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5 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的Reading部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小組,分別表演薩拉與漢娜,安得魯和馬修。學生對此表演活動都充滿了好奇心,紛紛躍躍欲試。在表演前,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研究文章,注意兩人沖突的導火線與激發(fā)點是什么。比如薩拉與漢娜之所以鬧矛盾是因為分數的誤解,才導致兩個人各自有誤會,因而無法和以往一樣友好相處下去。而安得魯和馬修則是因為一場球賽,安得魯的指責言語傷害了馬修,才導致兩人的友誼關系破裂。在正式表演時,不單單要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與靈活性,還要注意主人公情緒、神情的變化,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學生對“英文臺詞”不夠熟悉的話,可以讓他們先擬寫好臺詞,在表演時可以對照著看一看,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時,還是應當以鼓勵為主來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樂于參加這樣的活動。
多元智能理論所提倡的教學方式更注重對課堂氛圍的活躍與教學語境的創(chuàng)設。開展趣味性的活動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解決以往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并且學生通過情景再現(xiàn),對課文的主旨也有更明確的認知。
三、 培養(yǎng)語言實踐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的橋梁,人的語言水平直接受到語言智能發(fā)展狀況的影響。在高中時期,正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語言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達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模塊5 Unit 2 The environment中的Reading部分時,文中提到了氣候變化和低碳生活,教師除了要對文章的內容、寫作背景進行介紹外,還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由于低碳生活經常被社會所倡導,在學生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接觸到有關環(huán)保的知識,所以復述情節(jié)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并不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記憶。將文中所提到的環(huán)保行為按順序依次列在草稿紙上,對照著進行回憶與復述,大大降低表達難度。在教學完文章后,教師要為學生播放課文的原版錄音,幫助學生掌握生詞的準確發(fā)音,并利用空白處填寫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從而準確地弄懂文章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
英語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項重要技能的教學。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使學生不但能夠理解課文含義,還能對文章進行完整的復述與簡單的總結。用理解的方法完全可以替代以往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更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論,對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教師教學效率都具有極大的輔助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不同單元的授課內容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為學生構造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模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