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樂軍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還應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以便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知識與身體素質全方面發(fā)展。本文先簡要分析了影響中學生體育鍛煉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鍛煉;良好行為習慣
一、 引言
當前初中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現代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然而在實際初中教學中,這一任務卻常常會被忽略,這最終導致當前很多初中生的身體素質較差,這對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素質全方位成長。為此,當前初中學校應重視體育教學,以期通過體育鍛煉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
二、 影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因素
1. 學生興趣愛好
學生只有對體育鍛煉感興趣才會主動投入到鍛煉身體的活動中,并且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前很多初中學校都配備了比較完備的體育鍛煉器材,但是由于學生自我對鍛煉身體不感興趣,不能意識到體育鍛煉對自己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性。所以興趣是影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因素。
2. 沉重的學業(yè)負擔
當前,初中生面臨著中考升學壓力,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壓得學生喘不過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往往會督促學生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在學業(yè)上,這樣使得一切與中考無關的內容都可能被學生忽視,雖然當前中考中加入了體育考試內容,但是學生基本上只需稍加訓練一下就能夠通過,這進一步限制了體育鍛煉在中學生中的推廣。
3. 體育課的引導作用
當前初中體育課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并且有的初中學校也常常徒有其表,大量的體育課甚至被其他的專業(yè)課程占用,這使得初中體育課并沒有充分發(fā)揮體育教學與體育鍛煉的功效,對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產生消極影響。
三、 培養(yǎng)中學生體育鍛煉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具體方法
1. 轉變體育教師觀念,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長期以來,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往往是讓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體育達標項目來達成體育課程教學目標,這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重視對學生鍛煉態(tài)度以及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其實這樣的體育教學對學生而言是不利的,因為如果不能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學生就無法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并且也不能全面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進而對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不利。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端正自身態(tài)度,以積極飽滿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達到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目的。
2. 重視體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習慣
體育教學改革,應以學生自選項目為主要練習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將一堂完整的體育課分解成幾個體育鍛煉項目,每個項目安排一名專職的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與參與。在體育項目教學中,不強調學生掌握項目的某種技能,而是強調某一項目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要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時間分配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中,使學生在自主鍛煉過程中,自身的獨立自主能力以及體育能力均得以提升。
此外,初中學校還應注重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以便形成大小結合與長短結合。即實際教學過程中堅持體育鍛煉與短期比賽相結合,通過各類各級學生運動會以及大型比賽項目的設立,使學生能夠展示自己一段時間的訓練成果,這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3. 教導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
進行體育鍛煉并不一定能夠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因為不規(guī)范的體育運動還可能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只有學生懂得運用體育鍛煉來提升身體素質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傳授給學生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如讓學生掌握人體的基本結構、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以及各種鍛煉對身體某一器官的影響,以便讓學生在后續(xù)的鍛煉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運動。
4. 發(fā)揮體育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形成自覺性
體育教師應發(fā)揮自身在教學過程的引導作用。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對一些體育明星往往比較崇拜,如林丹、貝克漢姆、科比、姚明等體育明星,并且初中生也經常會看NBA、世界杯等比賽,有的學生很想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這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所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將各種運動技術規(guī)范講解給學生,并且加強技能練習方面的指導,讓每一節(jié)體育課結束后學生的身體素質都能夠實現一個質的飛躍,通過體育技能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共同作用,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5. 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導向作用
中學生是學生身體與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為此,初中學校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需求,充分緩解學生學習負擔,以便營造出積極活躍的體育教學氛圍。此外,初中學校還應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個人能力,使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術更加規(guī)范有效。學??梢远ㄆ陂_展各種教工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且還可以定期在學校開展體育知識競賽,通過學校導向作用使中學生逐漸形成體育鍛煉,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意識。
四、 結語
總之,要想讓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應重點強調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性。初中教學中,要求體育教師使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體育教學模式,激勵學生以自我興趣為出發(fā)點,有選擇性地進行某項體育鍛煉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從而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黃曉利.淺析中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J].成功(教育),2013(09):117.
[2]鄭偉偉.如何利用體育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J].教育教學論壇,2011(06):62.
[3]朱曉紅.積跬步以至千里——談初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J].才智,2011(15):250.
[4]趙曉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