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新型人才成為高中教育的終極目標。生物學科作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對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突顯,為實現高中教育的目標而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生物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42-02
當下的高中學科教育,以新課改提出的各項要求為大趨勢,旨在培養(yǎng)具備學習愿望、掌握學習方法的能力型人才。高中生物教學,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承擔著自身的責任,理應秉承本學科的宗旨,幫助學生具備高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為實現新課改的追求貢獻一份力量。筆者作為一名從事生物教學多年的高中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總結出一系列突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在下文中詳細闡述。
一、善于傾聽,培養(yǎng)科學的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指的是我們對自己觀察到的各個生命體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解釋和理解之后所形成的抽象概念,是經過實驗考證之后所產生的科學觀點。幫助學生正確建立生命觀念是高中生物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也是我們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筆者認為,要使學生建立生命觀念,首要前提是保證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識,只有對知識點駕輕就熟,才有可能進一步思考其背后所蘊含的深刻意義。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耐心講解,也要在課后時間嚴謹而合理地布置學習任務,耐心而有序地敦促學生牢記課本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使知識成為意識,扎扎實實地掌握。
接下來,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拋開知識點,去傾聽學生對于當下的生命世界的理解與看法,并能做到敏銳地發(fā)現其中的問題,進而積極引導學生修正自己的觀念。比如“人類是如何進化的?”這一普遍的問題,或許每個學生都能給出課本中那樣正確的答案,但在他們的表述中,完全可以窺探到他們在思維意識中所包含的生命觀。發(fā)現它并修正它,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
二、耐心示范,訓練理性思維方式
作為教師,我們的工作內容不僅僅是將課本知識僵硬地灌輸給學生們,還包括以身作則,為學生們提供科學而有效的理性思維模式。
生物是一門科學,它不同于語文這樣的學科,要想學好,必須具備理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同于我們在生活中所出現的感性、情緒化的思維,而是一種不帶有任何情感色彩和傾向,以知識內容為全部依據的思維方式。要幫助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首先要求我們教師在講授過程時刻秉承并運用這一方式,并能夠鮮明地體現出來,使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明確的感受并能夠有效地吸收,使他們自己在面對問題時,能夠主動運用理性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形成習慣,持續(xù)受用。
三、多樣教學,啟發(fā)科學探究的熱情
生物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廣泛的學科,其中的知識不僅出現在考卷上,同時也能應用于日常生活。最普遍的就是新陳代謝、生老病死這些基本現象,完全可以通過生物學知識來進行具體而透徹的解釋。當然,要使學生們具備科學探究的愿望和能力,不能只駐足于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而應該多樣地提出一些新鮮而生僻的問題,交給學生來進行解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授課之余,頻繁關注日常生活,敏銳地察覺某些生活現象中所包含的生物學特質,再將其適度轉化,拿到課堂上去提問。
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向學生展示或傳授相應的研究和解決方法,使他們在解答問題時不至于盲目困惑以致喪失興趣和信心。當然,這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必須對教師的方法言聽計從,反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具備自己獨立的解決方法,并盡可能地應用于實際問題,這對于啟發(fā)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聯系生活,提升社會責任感
我們所培養(yǎng)的人才,不僅是能夠完善自身的人才,還應該是具備社會責任感,愿意以自身的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站在生物學科的立場上,我們所應具備的社會責任是基于自身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積極地面向社會去宣揚健康的理念、環(huán)保的觀念和科學的態(tài),為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使學生具備這樣的社會責任感,教師應該首先在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與修正,使其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刻以社會進步為己任,并愿意積極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另外,教師還應該保證學生對社會的熱情和貢獻,是建立在科學而且正確的基礎之上的,不能使學生僅憑一腔熱血,卻將一些錯誤的觀念傳達出來,那將適得其反。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一絲不茍,盡可能地全面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發(fā)掘其特點,發(fā)覺其不足,彌補其漏洞,這是我們教學工作者都應該具備的精神和態(tài)度。
綜上所述,新課改作為當下的教育趨勢,要求我們教師為社會培養(yǎng)真正有能力、有素質的新型人才。我們自然要當仁不讓,以此為自我要求,不僅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
參考文獻:
[1]楊崗樓.《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科教導刊》,2013-03-15
[2]李小平.《淺談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生物教學》[J];《改革與開放》,2009-09-15
[3]陳尚萬.《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設計分析》[J];《教師》,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