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梅
摘 要:在新課標教育的指導下,各科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積極拉動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發(fā)揮學生和老師的雙方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在新一輪課改下積極地融入課堂教學當中。美術課不僅是向學生展現(xiàn)幾幅作品,更是通過美術作品讓大家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由于教學的目的、任務不同,美術課堂教學也需要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組織多種形式,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教學模式;學生興趣;自主探討
美術課的教學不應拘泥于某種形式,而應更多地采用學生所喜愛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來充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打開一扇“美”的大門。讓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愉快地學到知識,在實踐中開拓自己的思維。
一、目前小學美術課堂呈現(xiàn)的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
據(jù)考察得知,某省小學美術教學中,有一半美術教師并非美術專業(yè)教師。非美術專業(yè)教師進行美術教學時,在課堂教學中的把握度較差,同時,大部分美術教師并不重視美術課堂教學質量。[1]小學美術課是小學生對美術基礎了解的最初窗口,美術教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學生去了解美術,接觸美術世界,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非美術專業(y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美術教學方式方法有限,專業(yè)知識不足,不能很好地開展教學,阻礙了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
2.教學形式化嚴重
目前,不少小學仍然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傳授課為主,缺少給學生思考和動手的時間。學生只是應付差事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真正能獲得的美術知識卻少之又少。例如在學習《校園里的花》時,美術教師應組織多種多樣的形式,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可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校園里的花朵種類,也可讓學生講述自己喜歡的花朵。美術課堂上,教師不能應付差事,學校更不能因為一味地追求學業(yè)成績而取消美術課,一定要按照新課標的規(guī)定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美術課上感受生活與美。
二、采取多種教學模式
1.“欣賞—評述”課
美術課上教師可根據(jù)本課內容插入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與氛圍,并為學生講述作品的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發(fā)表各自的欣賞心得。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積極地融入課堂當中,全神貫注地集中到美術的學習上,能夠快速并且扎實地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認知審美能力。
2.“設計—應用”課
在美術教學課程中不能一味地采取講述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實踐當中。美術課中涉及許多工藝設計課,美術教師應充分利用操作性強的課程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介紹美術工藝的原理、技巧、基本構成和制作方法,讓學生熟悉、掌握流程。例如在建筑物體的欣賞和講解中,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拼圖”的模式搭建自己的作品;或者通過橡皮泥來親自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建筑風格,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意識和設計能力。[2]課程最后,教師應運用精練的語言進行本節(jié)課的課程總結,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講評,讓學生從自己的作品中得知自己的優(yōu)缺點,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美術課堂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激發(fā)學生的美術興趣。
3.“綜合—探索”課
在綜合—探索課當中,教師應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引領學生主動研討與探索。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美術或與美術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學生應暢所欲言圍繞本課教學內容與老師進行互動,形成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學習《我設計的服裝》一課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圖片或視頻插入教學,對服裝設計進行簡單的講解與介紹,并可了解學生對服裝設計的認識程度。把設計與美術相結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談論各自的看法,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探討,培養(yǎng)學生探求新知、概括總結的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將中國文化融入美術教學當中,例如音樂、樂器、語文古詩詞等,加強課堂的綜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現(xiàn)代小學美術教育應采取多種模式的教學,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3]美術課堂應充分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創(chuàng)建新的師生之間交流方式。美術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和特定的教學原則,教師不應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中,應大膽嘗試新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愛上美術的學習。總之,要在美術教學中把握好基本原則,激發(fā)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實踐與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菊慧.對美術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24).
[2]高學才.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2008(12).
[3]王仁義.小學美術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J].新課程(教師),2010(3).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